擅长研究白癜风的专家说说“人民代表”
在上看到几次关于人大代表犯案的报道,就想:究竟什么样的人能“代表”人民?不管什么时代,说到“人民”这个概念,都应该是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一部分人。一个社会即使再文明,再民主,再进步,也要分出许多层次,而“人民”应该始终是最底层的那一群人,或者说绝对的大多数是那一群人。那么说到“人民代表”,就应该是代表这一部分人的人了,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从古到今,无一例外。历史上也讲“民为贵,君为轻”,但什么时候黎民百姓不是被踩在最底下的?在一个国家里,习惯于把除了敌对势力以外的所有人,都算作人民的范围。但是因为尊卑的观念,对利益的追求,“劳心者”就要治“劳力者”,人群就要分出许多层次,而这些层次又可以统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少数统治者又分出许多等级,但他们是配合起来共同对付被统治者的。说到“人民代表”,他们真正代表的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呢?从“人民当家作主”之后,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人民代表”却极少有产生于最底层、最广大的这群人中的。严格说来,能当“人民代表”的,其实都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他们顶多只能算是人民的“代言人”。就算由于社会的进步,统治和被统治的两个阶层已经不是对立的关系,但“官”和“民”观念是改不了的。能当“人民代表”的,他们应该算是“官”呢,还是算“民”?古人说得好,“居移气,养移体”,意思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人的气质和体质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从小在狼群里长大的孩子,他能懂得狼的语言和习性,却不懂得人的语言和习性,而当他回到人群后,慢慢地就懂得了人的语言和习性,忘了狼的语言和习性。同样,真正理解人民的疾苦和心愿的,应该是始终生活在人民中间的人,其实也就是“人民”自己,也只有“人民”自己。而我们的“人民代表”其实只有官,没有民。有人把“人大代表”称为“大人代表”,真是简单而又深刻。我偶尔到乡下去,看到艰辛贫困的农民,会有一种“比下有余”的感觉,我真想为他们说几句话,做几件事。但我更多的时候是觉得“比上不足”。这种不足使我忘记了贫困的农民,痛恨那些养尊处优的人。这时如果让我说话,我只能替我自己说话。一个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时候,他是一种心境,当他离开了这个最底层,他的心境也就变了。我们可以想想我们身边的事:一个人很穷,他想挣钱,在他没有挣到钱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当他挣到了钱之后,他又是什么样的?一个原本很普通的人,可以说粗话,做粗事,无所顾忌,当他凭借某种条件改变这个地位,成了一个有身份的人之后,他就要处处谨小慎微了。一个普通的工人,他生活在普通工人的人群里,他知道谁家生孩子,谁家两口子吵架,谁家有个好亲戚,谁家日子不好过,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因为他们在一起,谈的就是这些话题,而且他也是用这样的方式生活。但是,当他当了主任、厂长、经理之后,他接触的人变了,想的事变了,平日的话题也变了。即使他很关心过去的伙伴,体贴职工的疾苦,他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为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工人说话了。因为他要被许多别的应酬占住他的大脑,他更要去想许多别的事。本文已经分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