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我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首例ERCP+EST手术,为一名58岁男性胆管结石患者成功取石。手术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霆带领我科科室人员完成。
该项目的开展在我市尚属首例,填补了我市ERCP、EST治疗胰胆疾病的技术空白。
患者因腹胀、发现肝损伤入院,行上腹部CT示胆囊多发结石、胆总管及近段胆道扩张、十二指肠大乳头结石梗阻性胰腺炎。经过对病情仔细分析,反复讨论,明确诊断,最后决定为患者进行ERCP+EST微创手术。
手术全程基本无痛苦,创伤小,耗时约1小时,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EPBD),配合网篮取石、球囊取石,于胆总管下段取出直径约1.0cm结石,清理胆道,并为患者留置鼻胆管引流(ENBP)。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第2-3天便可进流质食物,3日后可行鼻胆管造影术,若无结石,可拔出鼻胆管。
相关链接——什么是ERCP+EST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内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故受到患者欢迎,是确诊胆管结石、胰胆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在ERC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经口插入电子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用特制的乳头切开刀将乳头括约肌切开,达到取出胆石或蛔虫、引流胆道等目的一种微创手术,可对胆总管结石等疾病进行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
ERCP+EST技术的优势
ERCP+EST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代表了现代微创手术理念的发展趋向,已成为众多胆管胰腺疾病首选的诊疗方法。尤其在胆管结石的治疗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经口腔取石,体表无伤口,患者无需开刀,减少伤口感染和术后疼痛;恢复快、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ERCP针对胆道系统疾病、胰腺系统疾病诊断的确诊率高,能较为清楚的得到一个“胆管树图像”,明确胆总管结石的分布、胆管狭窄的部位、性质及程度、有无胆管畸形,更能早期发现壶腹癌;生理干扰轻,患者痛苦少,手术操作时间短,减轻了麻醉和手术创伤引起的全身生理变化,为老年病人或者因身体衰弱等原因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方法。
ERCP+EST适应人群
胆管结石患者;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疑有先天性胆道异常的患者;老年病人或身体衰弱而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等。
ERCP+EST禁忌症
严重心肺或肾功能不全者;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严重胆道感染;对碘造影剂过敏者等手术禁忌症。
近年来,微创治疗手段迅猛发展,且对医生在操作熟练程度上有极高的要求,该ERCP+EST微创取石术为我院首例,其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在胆管微创手术的发展上迈上了新的台阶,望未来能让更多患者受益。
文/图:消化内科罗静波李宗帅
编辑、编审:院宣传科投稿邮箱:pesrmyyxj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