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文了解ERCP [复制链接]

1#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胃镜或肠镜检查,也对这两项检查有所了解,但对同样属于内镜技术的ERCP却是比较陌生的。

那么,ERCP到底是什么呢?

ERCP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目前胆胰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先认识一下胰胆管的特点,如上图所示,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的乳头部。

医生在操作时,会像胃镜那样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口腔,依次通过食管、胃、直至患者的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

接着由内镜活检孔道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再注入造影剂后经X线显影,就可以观察到胰胆管的形态了。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操作,此过程中可以拍摄图片或录制视频。

临床上,ERCP可以治疗多种不同的胆胰疾病

1.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取石术是临床最常见的ERCP操作。目前,内镜专家操作ERCP,可使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成功率大于90%,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约5%,死亡率小于1%,均优于外科手术治疗。

胆管造影可见结石影

ERCP取出结石

2.良恶性胆道狭窄:

ERCP可以用于良恶性胆道梗阻、胆道先天性异常及手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3.Oddi氏括约肌功能障碍:

Oddi氏括约肌功能障碍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指由Oddi氏括约肌运动异常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腹痛、肝功能异常和反复发作的特发性急性胰腺炎等。大部分患者经ERCP下括约肌切开术后疼痛即可消失。

4.慢性胰腺炎:

ERCP行胰管造影、支架治疗等操作可对有症状的胰管结石、胰管狭窄和胰腺假性囊肿行镜下治疗。

5.胆漏、胰瘘:

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外伤等病人可能出现胰漏,进而出现胰源性腹水、假性囊肿或二者同时存在。经ERCP放置胰管支架目前已成为胰瘘常用的治疗方法。经ERCP放置胆道支架也是术后胆漏的常用治疗方法。

ERCP的风险

ERCP属于高级别的内镜手术,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来执行。相比外科手术,ERCP治疗胆胰疾病具有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

但凡是侵入性手术,都会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ERCP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胰腺炎、括约肌切开/扩张术后出血、感染性并发症、消化道穿孔。

一旦医生通过详细分析患者病史资料,确定患者需要行ERCP治疗时,会详细告知患者ERCP的优势和风险、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以及替代治疗方案。行ERCP时,会配备专业的医护团队,专业的设备,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END

撰稿:吴文斌

编辑:王阿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