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PEC又出新指南啦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自年亚太ERCP联盟(Asia-PacificERCPClub,APEC)制订并发布《胆管良性狭窄内镜处理的亚太共识指南》(刊登在《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上)后,APEC又于近期推出了《胆管狭窄内镜组织取检的亚太共识意见》(简称“共识意见”)。该共识意见近期在线发表于《AlimentaryPharmacologyTherapeutics》杂志上。

病理学诊断是确诊胆管狭窄性质的“金标准”,对制订治疗方案极其重要但又颇具挑战,这一挑战性源自胆管狭窄的病因及胆管肿瘤的生长方式多样。总体而言,传统的胆管取检方法诊断敏感性较低,许多病例在初次胆管细胞刷检和(或)活检后仍诊断不明,从而给后续治疗带来了困难。为提高胆管狭窄的病理学诊断率,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新型电子胆道镜或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等技术也被应用于临床,但选用哪一种方法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为了给合理选择内镜下胆管病理取检方法提供决策支持,由海军军医大学医院胡冰教授的团队牵头起草、全体亚太ERCP联盟专家成员共同参与、参照国际指南的制定原则、参阅大量的国际文献资料并结合专家的实践经验、经反复讨论修改后最终投票产生了11条共识意见(表1),对每一条共识意见背后的文献研究支持证据和等级进行了分级。另外,为便于临床实践,“共识意见”中还制定了“胆管狭窄内镜病理取检流程图”(图1)。

图1.胆管狭窄内镜病理取检流程图(编译:孙波)

述评(胡冰教授)

内镜下细胞或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结果受到胆管病变的性质、位置及其生长方式的影响。实际工作中,具体选用哪一种内镜下组织取检方法又受到诸多主观(如内镜医师的个人喜好)和客观因素(如病变的位置与生长方式、是否具备相应技术条件及成本等)的影响,也存在一些争议或疑问。例如,新型单人电子胆道镜的问世使得对胆管狭窄或病变的观察与诊断变得更为直观与便捷,在有条件的单位可能会作为“一线”的病理取检方法,但这项技术存在费用高、获取的组织体积小、钳取的组织深度表浅等不足,能否常规作为一线病理学诊断工具仍值得商榷。同样,一些“高科技“含量的诊断工具(如荧光原位杂交、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是否应作为胆管狭窄的一线病理学诊断技术也存在争议。

为此,我们针对胆管狭窄内镜下病理取检这一较复杂的命题作了文献综述,在循证基础上结合专家经验,总结了不同病理取检方法的优缺点,并形成了共识意见。

在行内镜下组织取检之前,采用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或结合微创的内镜影像学诊断(如超声内镜)有助于明确胆管狭窄的特征、部位、判断肿瘤的生长方式并指导选择合适的内镜下取检方法。总体而言,对于向胆管腔内生长的病变或胆管内壁受侵犯的病变,尤其当需要行ERCP胆道引流时建议传统的经胆管细胞刷检和(或)活检;而对于胰腺肿块或肿大淋巴结等病变压迫胆管所造成的胆管狭窄,则应优先考虑采用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术。对于诊断不明的胆管狭窄(IndeterminateBiliaryStricture),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术、新型电子胆道镜引导下的活检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病理诊断率,但也取决于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及专家。

我们对每一条共识意见背后的文献证据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也纳入了一些对传统病理取检方法进行改良的研究结果,相信这一“共识意见”的制定能为合理选择内镜下病理取检方法提供循证依据与决策支持。

亚太ERCP联盟(APEC)届峰会(部分专家合影,上海)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