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甘肃省中职生对口升学医学类考什 [复制链接]

1#

医药卫生类---

解剖学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正常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正确辨认和描述主要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结构,并能运用解剖学基础知识解释临床病例问题。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器官、系统、内脏的概念。

2.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3.标准解剖学姿势。

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骨及其连接

1.骨的分类与构造。关节的基本结构及其辅助结构。

2.躯干骨及其连接:躯干骨的组成;脊柱的组成、脊柱整体观、椎间盘;胸廓的组成;躯干的骨性标志。

3.颅骨及其连接:颅的组成、下颌骨的主要形态、颅的顶面观、侧面观、颅底内面观和外面观的主要结构、翼点的概念、颞下颌关节的组成、颅的骨性标志。

4.上肢骨:上肢各骨的名称及位置;肩、肘、桡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上肢的骨性标志。

5.下肢骨:下肢骨的名称和位置;骨盆的构成、界线的概念、骨盆的性别差异;髋关节、膝关节、足弓的组成和运动;下肢的骨性标志。

(二)肌

6.肌的构造、肌的辅助结构。

7.躯干肌:斜方肌、胸大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膈的形态特点、三裂孔的名称及其穿经结构;腹肌的名称、层次;腹股沟管。

8.头颈肌:胸锁乳突肌的起止和作用。

9.上肢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10.下肢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第三章消化系统

(一)概述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胸部标志线、腹部分区。

(二)消化管

3.口腔:牙的形态、构造、牙周组织;腮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部位。

4.咽:分部及临床意义、咽峡的概念。

5.食管:三个狭窄及临床意义。

6.胃:形态、分部和位置。

7.小肠: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与特点。

8.大肠:分部、结肠和盲肠的形态结构特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麦氏点),直肠的弯曲及齿状线的临床意义。

(三)消化腺

9.肝:位置,形态特点,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10.胰:位置与分部。

(四)腹膜

11.腹膜、腹膜腔的概念,女性腹膜腔的特点,男、女性腹膜陷凹的不同。

第四章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组成。

(一)呼吸道

1.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鼻:固有鼻腔黏膜的易出血区和嗅区,鼻旁窦及其开口的位置。

3.喉:喉软骨及喉腔的主要结构。

4.气管和主支气管:位置、分部,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二)肺

5.肺:位置,左、右肺的分叶与形态特点。

6.胸膜: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的概念。

7.纵隔:概念、分部及其主要内容。

第五章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形态和位置;肾的冠状面结构;肾被膜的分层。

3.输尿管:三个狭窄及其临床意义。

4.膀胱:分部、膀胱三角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5.女性尿道:特点及临床意义。

第六章男性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2.睾丸:位置、形态。

3.前列腺:位置和形态。

4.输精管:分部、输精管结扎术的部位、精索的概念及其内容。

5.男性尿道: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第七章女性生殖系统

1.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2.卵巢:位置和形态。

3.输卵管:分部及临床意义。

4.子宫:位置、外形和分部;子宫峡的概念与临床意义;子宫的固定装置、宫腔的分部。

5.阴道:阴道后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6.乳房:乳房悬韧带及其临床意义。

第八章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的组成。

(一)心血管系统

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大、小循环的概念和循环途径。

2.心:位置、外形及心腔的结构;心包的概念,心传导系的组成;心的动脉。

3.体循环动脉:主动脉的分部、分支;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颈动脉窦、颈动脉小体。

4.体循环静脉:上、下腔静脉的组成;上、下肢浅静脉的名称及流注;肝门静脉的组成及收集范围、门腔吻合的部位及意义。

(二)淋巴系统

5.淋巴导管的组成及注入部位、收集范围。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的浅表淋巴结群。

6.淋巴导管的组成及注入部位、收集范围。

7.脾和胸腺的位置、功能及临床意义。

第九章感觉器

(一)眼

1.眼:眼球的组成;眼球壁的结构层次;眼球内容物;房水的产生及循环。

2.眼副器:结膜的分部;泪器的组成。

(二)耳

3.耳:组成、小儿咽鼓管特点及临床意义;骨迷路、膜迷路的分部及螺旋器的概念。

第十章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外形及内部结构。

2.脑:脑的组成,脑干的组成。

3.小脑: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4.间脑:组成(丘脑,下丘脑)。

5.端脑:大脑半球的分叶;大脑皮质重要的机能定位(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内囊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6.脑和脊髓的被膜:名称及层次;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7.脑脊液及其循环:脑脊液的产生、循环途径及其临床意义。

(二)周围神经系统

8.脊神经:腋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胸神经的分布及其节段性。

9.脑神经:12对脑神经的名称;面神经、三叉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的纤维组成及分布范围。

10.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的位置。

第十一章内分泌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2.垂体:分部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

3.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位置、形态及分泌的激素。

4.肾上腺:位置、形态、分部及主要激素。

三、试卷结构

试卷题型总体包括六类,类型及分值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五)填图题:每空1分,共20分。

(六)综合应用题:1~2题,共20分。

四、例题及解析

单项选择题:

自中脑前面发出的神经是

A.视神经B.动眼神经C.滑车神经D.面神经E.迷走神经

本题考查对脑干发出脑神经部位的理解。12对脑神经,后10对与脑干相连。其中Ⅲ(动眼神经)和Ⅳ(滑车神经)分别自中脑前、后发出,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前庭蜗神经)与脑桥相连,后4对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和Ⅻ(舌下神经)与延髓相连。答案B。

多项选择题:

主动脉弓凸侧自右向左依次发出的动脉分支包括

A.冠状动脉B.头臂干C.左颈总动脉D.左锁骨下动脉E.右颈总动脉

本题考查对主动脉基本结构的理解。主动脉弓凸侧自右向左依次发出的动脉分支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而冠状动脉起自于升主动脉根部,右颈总动脉起自于头臂干。答案BCD。

判断题:

胆结石患者切除胆囊后,就不分泌胆汁了。

本题考查对胆汁的来源及排出途径、胆囊功能的理解。此题错误。因为胆汁来源于肝脏,胆囊对胆汁在非消化期间进行贮存、吸收、浓缩和排放的功能。胆结石患者切除胆囊后,肝脏依然能够分泌胆汁,没有胆囊,胆汁随时经各级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排入十二指肠了。答案×。

简答题:

气管异物容易坠入哪一侧主支气管?为什么?

本题考查对左、右主支气管系统特征的理解。左主支气管细而长,且走行较平缓;右主支气管粗而短,且走行较陡峭。

综合应用题:

患者,男,50岁,乙型肝炎病史32年。B超示肝脏弥漫性改变。自述近一年来,食欲下降、恶心、腹胀。1周前呕血2次、大便稀、黑色。

问题:该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呕血和黑便?

本题考查的主要是门腔静脉吻合知识的临床病例分析。

答案:肝门腔静脉有三处吻合。分别是胃底食管下段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和脐周静脉丛。正常时这三处静脉吻合支内血量很少。但患有肝硬化出现门静脉高压症时,肝门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从而形成肝门腔静脉吻合支开放,导致胃底食管下段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和脐周静脉丛曲张。当胃底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便发生呕血,当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便发生便血。

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正常人体功能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对各系统生理功能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正确理解,并能运用生理学的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和临床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新陈代谢:概念与意义。

2.兴奋性:概念;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的概念;反应的基本形式。

3.内环境:概念;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4.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反射的概念与类型。

5.反馈:概念、类型及其生理意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2.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钠泵的功能和意义。

3.受体的概念。

4.静息电位:概念与产生机制。

5.动作电位:概念、产生机制与特点。

第三章血液

1.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2.血浆:主要成分及作用;血浆渗透压的类型、形成物及其生理意义。

3.红细胞:数量、功能、生理特性、生成条件和破坏。

4.白细胞:分类、正常值与各类的生理功能。

5.血小板:数量与生理功能。

6.血液凝固:概念、基本过程与抗凝物质;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与意义。

7.血量的正常值与计算。

8.ABO血型系统分型、输血反应、输血原则;Rh血型系统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心的生理

1.心率和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

2.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自律细胞生物电的共同特征。

3.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律性的概念与产生根源,心内兴奋的传导顺序;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收缩性的特点。

4.心电图基本波形及其意义。

(二)血管生理

1.血压和外周阻力的概念。

2.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基本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条件;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3.微循环的组成、三条血流通路及其生理意义;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的结构基础、动力和回流途径。

4.中心静脉压的概念与正常值;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三)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5.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6.肾上腺髓质激素对心脏和血管主要作用。

第五章呼吸

呼吸:概念、基本环节以及生理意义。

1.肺通气的动力。

2.肺的弹性阻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作用和生理意义;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

3.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概念。

4.气体交换的动力:气体分压差。

5.肺换气过程及影响因素;组织换气过程。

6.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

7.延髓、脑桥呼吸中枢;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1.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2.口腔内消化:唾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3.胃内的消化:胃液的主要成分、来源及其主要作用;胃的运动形式、胃排空。

4.小肠的消化: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肠激酶的作用;小肠的运动形式;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排便反射。

5.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在吸收中的地位与优势。

6.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形式。

7.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功能的调节;胃肠道激素。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1.能量的来源、贮存、转移与利用。

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基础代谢率:概念、正常值以及临床意义。

4.体温:概念、正常值与生理变化。

5.产热器官与产热方式;皮肤的散热方式。

6.调定点的概念。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1.排泄的概念以及排泄途径。

2.尿生成过程的基本步骤。

3.肾小球的滤过:概念、结构基础、动力和评价指标(滤过率)。

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概念;重要物质(葡萄糖、氯化钠和水)的重吸收。

5.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H+、K+和NH3的分泌。

6.抗利尿素、醛固酮的来源、生理作用以及分泌的调节。

7.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

8.尿量:正常尿量、多尿、少尿、无尿的标准。

9.排尿反射。

第九章神经系统

1.神经元的功能;神经纤维的功能特点。

2.突触传递过程与特点;神经递质与受体。

3.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及其功能;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中枢定位及其特征;小脑的功能;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5.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和生理意义;脑干内脏反射中枢;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6.条件反射的形成与生理意义;脑电图基本波形;睡眠的分期以及各期中的主要变化;大脑皮质两个信号系统,人类大脑皮质语言中枢。

第十章内分泌

1.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点。

2.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神经垂体贮存和释放的激素及其作用。

3.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降钙素、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4.肾上腺皮质各带分泌的激素名称、生理作用;应激反应;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应急反应。

5.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第十一章生殖

1.睾丸:生精功能、内分泌功能。

2.卵巢:生卵功能、内分泌功能。

3.月经周期的概念;分期及各期中卵巢、激素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三、试卷结构

试卷题型总体包括五类,分布及分值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五)综合分析题:共20分

四、例题及解析

单项选择题:

内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外液C.血液D.血浆E.细胞内液

考查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细胞直接浸浴在细胞外液中,因此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的直接生存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环境。因此答案选择B。

多项选择题

细胞膜的镶嵌蛋白可以充当

A.载体B.通道C.泵D.受体E.抗体

考查对镶嵌蛋白功能的全面掌握。细胞膜的镶嵌蛋白可以充当载体.通道.泵进行物质转运,充当受体进行信息传递。因此答案选择ABCD。

判断题:

输卵管结扎后,女性既不会排卵,又不来月经了。

此题考查对卵巢和输卵管功能.以及月经周期形成的理解。此题错误。卵细胞由卵巢产生,输卵管是精子和卵子通过.精子和卵子结合.向宫腔内输送受精卵的管道。因此,输卵管结扎后,精子和卵子无法通过与结合就可以避孕。卵巢依然可以排卵,周期性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引起子宫内膜周期性增生.分泌和脱落。因此输卵管结扎后,女性既能排卵,又来月经。

综合应用题:

张女士,40岁,自述长期工作紧张、焦虑、疲乏、心慌气短、四肢冰凉、手脚心发热,食欲差。经医生建议,适当休息、减轻工作压力后,自觉上述症状减轻。

问题:(1)张女士为何出现上述症状?

(2)适当休息、减轻工作压力后,为何症状减轻?

题目主要考查的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知识。要结合状态来分析解答。

答案:(1)交感神经在人体处于紧张、恐惧、战斗、大失血等紧急情况下兴奋性提高,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大量分泌,加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和血压,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而提高肺通气量,有利于调动机体潜能,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张女士出现上述症状的机制就是紧张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

(2)副交感神经系统在人体安静时作用略占优势,抑制心脏活动,加强消化、吸收、排泄、生殖等活动,促进胰岛素合成与释放,进而促进合成代谢,因此有利于机体体能恢复。张女士上述症状减轻就是精神压力减轻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

病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核对基本病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熟知常见疾病的病因、主要的有关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等,并具备运用所学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释相关临床疾病问题的能力。

1、考试内容

(一)病理学总论内容

重点考查涉及内容主要是病理学绪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章节的基本理论,并要求能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相关的临床病例问题。具体内容范围如下:

第一章绪论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研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意义。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适应:概念;形态表现;萎缩、肥大、增生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化生的意义。

2.变性:概念;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概念、病因、好发部位及结局。

3.坏死:概念;基本病理变化;类型及结局。

4.再生:概念;细胞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概念及作用;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结局;创伤愈合的类型。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充血和淤血:概念;病因;病理变化;肺淤血和肝瘀血的原因及病理变化;相关充血和淤血的临床病例问题分析。

2.血栓形成:概念;形成机制和条件;形态类型;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相关血栓形成的临床病例问题分析。

3.栓塞:概念;栓子的运行途径;各常见栓塞类型的概念及原因;相关栓塞的临床病例问题分析。

4.梗死:概念;原因;形态特征;类型及区别;相关梗死的临床病例问题分析。

第四章炎症

1.概述:炎症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变化;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意义。

2.急性炎症:病理学类型;各类型的概念、病理变化特征及结局。

3.慢性炎症:分类;一般慢性炎症的特点及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慢性肉芽肿性炎及肉芽肿的概念。

4.相关炎症知识的临床病例问题分析。

第五章肿瘤

1.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和非肿瘤性增生的特征。

2.肿瘤的形态特点。

3.肿瘤的异型性概念。

4.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

5.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6.肿瘤的一般及特殊命名原则。

7.癌前疾病(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

8.相关肿瘤知识的临床病例问题分析。

(二)病理学各论内容

重点考查涉及内容主要是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及常见传染病。主要知识内容为各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并发症、转化规律及病理临床联系等,并要求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疾病的临床有关表现问题。

重点考查疾病内容如下:

1.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良性高血压、风湿病。

2.呼吸系统疾病: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

4.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5.传染病:肺结核、伤寒、细菌性痢疾。

(三)病理生理学内容

重点考查涉及内容主要是临床疾病过程中发生的最基本、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理论知识,主要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肿、脱水、高钾血症、低钾血症)、发热、缺氧及休克等。要求熟知各内容的基本理论,并要求能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相关的临床病例表现问题。具体内容范围如下:

1.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水肿: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原因。

(2)脱水:概念;发生机制。

(3)高钾血症:概念;原因。

(4)低钾血症:概念;原因。

2.发热:概念;原因;分期及特征;分型及临床应用。

3.缺氧: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及意义;低张性、血液性、循环性和组织性缺氧的概念、血氧指标变化特征及临床应用。

4.休克:概念:原因;发生机制的三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

三、试卷结构

试卷题型总体包括五类,类型及分值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五)综合应用题:1~2题,共20分。

四、例题及解析

单项选择题:

久病卧床患者容易在下肢静脉发生血栓形成,主要原因是

A.下肢静脉血管内血液凝固性增高B.下肢静脉血管萎缩

C.下肢静脉血管受压D.下肢静脉血管内血流速度缓慢

E.下肢静脉血管阻塞

本题考查的题点是对于血流缓慢引起血栓形成的临床实践应用。答案D。

多项选择题:

不是真性肿瘤的有

A.动脉瘤B.室壁瘤C.创伤性神经瘤

D.主动脉夹层动脉瘤E.血管瘤

本题考查的题点是关于称之为“瘤”的病变的本质认识的知识,即有些情况下的“瘤”的称谓,并不是发生了正真肿瘤的出现。这是属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理解透彻并能够纵向联系。答案ABCD。

判断题:

癌前病变一定发展为癌。

本题考查的题点是关于癌前病变性质的认识。癌前病变是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分析即可癌变也可不癌变。答案×。

综合应用题:

小侯,男性,40岁,间歇性上腹部疼痛5年,以进餐后为显著,伴嗳气、反酸。5天前饮酒后上腹部疼痛加重,出现呕血2次,每次约ml。体查:贫血貌,皮肤无黄染及蜘蛛痣,腹软,左上腹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

问题:(1)对小侯的诊断和依据是什么?

(2)简述所患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3)小侯疾病会出现的结局和并发症都有哪些?

学会应用病理知识分析相应的临床表现问题是常见疾病学习的实践能力目标。分析题目给出的“间歇性上腹部疼痛、以进餐后为显著,伴嗳气、反酸”的临床表现问题,结合所学疾病“胃溃疡”知识和“皮肤无黄染及蜘蛛痣,腹软,左上腹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排除肝脏疾患,便不难对题目进行解答。

答案:(1)小侯的诊断胃溃疡。依据:间歇性上腹部疼痛、以进餐后为显著,嗳气、反酸,皮肤无黄染及蜘蛛痣,肝、脾未触及,饮酒后上腹部疼痛加重等。

(2)小侯所患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肉眼观察:多发生于胃小弯近幽门侧,尤多见于胃窦部,溃疡常单个,直径多在2cm以内,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洁净,一般较深,常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镜下观察:溃疡底部由内向外分四层: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

(3)小侯疾病会出现的结局和并发症:愈合、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