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发病率很高,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冠心病患者发病之后,会出现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病情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不仅要及时展开治疗,更为关键的是能够尽快确诊进行针对性地诊治,避免对患者病情造成延误。
目前,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冠脉CTA检查(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的使用,为病情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在冠状动脉各类先天性变异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检测与诊断、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评价等方面都得以适用。
病例一
窦性心率75次每分,且基本平稳CTA图像
基于多层螺旋CT的冠状动脉CTA成像是一种快速、无创、低危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筛查和随访手段。冠脉CTA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可以准确评估冠脉狭窄程度并分析冠脉斑块性质。但心脏是不断运动的器官,能够冻结心脏运动是评估CT的重要标准,而CT心脏冠脉扫描成像最关键、最重要参数就是单扇区时间分辨率(又称CT固有时间分辨率);其作用和照相机的快门是一样。常规64排及上CT对心脏冠脉CTA扫描心率控制要求较高(小于70次每分);我院双源CT具有业界最多的心脏成像技术:回顾性螺旋扫描技术、前瞻轴位扫描技术和前瞻Flash成像技术(又称:大螺距炫速扫描技术)以上技术加持下无需控制心率,无需屏气,即能呈现出冠脉血管从而精准诊断冠脉血管疾病。
病例二
窦性心动过速次每分,高心率CTA图像
病例三
窦性心律,冠脉CTA图像
病例四
窦性心率不齐96次最低69次,心律不齐CTA图像
冠脉CTA临床应用背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能够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临床中,根据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心病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与遗传相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近年来,受生活压力增大,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协调,环境恶化,基础疾病及肥胖患者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冠心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讨论
CT血管造影(CTA)是公认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也是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的一种广泛使用的替代方法。开发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很重要。传统上,CCTA检查是在屏气状态下进行的,以减少呼吸造成的伪影。然而,一些无法屏气的患者(例如耳聋、听力减弱、严重的肺部疾病、烦躁或缺乏合作的患者)CCTA检查会出现较重的阶梯状伪影,阻碍了对冠状动脉的充分评估。因此,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CCTA的方案是可取的。新双源CT引入了Flash大螺距扫描模式,该技术能够使用大约ms的时间窗口在单个心脏周期内采集整个心脏。根据采集的数据,横断面图像以75ms的时间分辨率重建。低、规则心率的患者用大螺距扫描,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且无需屏气。
我院双源CT配备0.28s的机架转速以及可达45.8cm/s的硬件条件,保证了扫描速度,病例一患者心率低且基本稳定,在自由呼吸的模式下,0.39s的时间内完成冠脉扫描,减少呼吸运动伪影,清晰显示冠脉各分支管腔情况。为了实现低剂量CCTA检查,其他先进的技术也被使用,如低kV(kV)、CareDose4D(实时自动曝光控制)和ADMIRE(模型迭代重建)。以上病例中,有效剂量仅为0.82mSv;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CTA扫描前对冠脉血管进行钙化积分扫描
根据不同的年龄和钙化所在的位置进行钙化积分分析(斑块的容积、等效质量及Agatston评分)
静态的冠脉CTA不能显示出心肌收缩和舒张的情况,我们利用重建的方式重建整个心动周期的图像,进行心功能分析和动态电影播放。
心功能分析(各个瓣膜、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ED容积等)
动态观察瓣膜开闭,心室收缩舒张
静态DECT心肌灌注,应用双能量进行心肌灌注扫描(一次扫描采集,对心肌摄取碘对比剂进行定量分析),能及时发现心肌梗死区域。
DECT灌注
碘含量定量
我院双源CT心脏冠状动脉检查中,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取患者的冠脉、心肌、心腔的有关情况,并且快速定位患者的病情,极大的挽救了我县及周边患者的生命安全。
详情医院影像医学科
CT室
◆手把手教你——腹部双动脉期的修改方法
◆记:医院难忘的回忆
◆磁共振-关于胰胆管水成像MRCP的研究
◆磁共振-关于减影技术在增强上的应用
◆磁共振-颞颌关节扫描
◆“手动双流”CTA扫描技术探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