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规避罗汉果组培苗的种植风险pmhkirlr [复制链接]

1#

如何规避罗汉果组培苗的种植风险?


1种植风险  罗汉果是广西特有的珍稀药食兼用植物。长期以来,产区果农主要通过压蔓方式繁殖种薯(俗称“土薯”)进行扩种,导致种性严重退化、单产减少、品质下降,往往种植后第二年才开始少量挂果,第三、第四年刚进入盛果期又因病害猖獗而不得不毁园重新开垦新地种植。近几年来,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脱毒获得无病罗汉果种苗取得了重要进展,自2001年罗汉果组培苗开始应用于生产,如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副教授、应用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李伯林博士从青皮果中优选单株经芽尖脱毒组培出的“伯林二号”罗汉果组培苗在试种中表现良好,当年种植当年结果,平均株产达120枚,最高株产达283枚,是传统种薯罗汉果产量的5~7倍,而且大果多达80余枚,大中果率在85%以上,并因其果形美观、甜甙含量高而倍受出口商与种植者的欢迎。由于组培苗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早结丰产等优良特性,因而推广种植组培苗很快被当作提高罗汉果单产与品质的重大技术措施,使之得到迅速推广应用。然而,从近几年(特别是最近两年)来的推广种植情况来看,种植罗汉果组培苗不仅所需投资与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市场波动较大,对种植者而言,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1市场风险  在组培苗问世之前,罗汉果作为广西最有特色的特产之一,由于其种薯对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十分特殊,生长的地域局限性很大(只有在广西的北部山区才能生长),产量十分有限,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其价格居高不下且十分稳定。然而,由于罗汉果组培苗繁殖系数高、适应性强、单产高,随着其种植区域的扩大,种植规模、总产上得很快,如果加工、流通一时未能跟上,则势必引起其市场价格的迅速下跌,加大其种植的风险  1.2投资风险  不少新种植户光有种植热情而缺乏管护经验与风险防范及成本意识,在种管过程中很舍得投资,见别人施什么肥他就施什么肥,别人用什么药他就用用什么药,不管自己果园的具体情况而照搬照套别人的做法,乱施肥,乱打药,不仅加  大了生产成本,而且干扰了组培苗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进程,从而也就增加了投  资的风险。  1.3灾害性气候  罗汉果组培苗大面积露地种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从近两年的种植情况来看,以灾害性气候对其影响最大,如2004年移栽后前遇“五月寒”而造成组培苗  大面积僵苗、死苗,后遇秋寒导致大量的生理裂果;2005年6~8月份现蕾开花授粉期先遭连续阴雨、后遇持续高温干旱不良天气,约有三分之一的组培苗植株只长苗(“跑苗”)不结果或结果很少、果实很小。  1.4种苗问题  1.4.1种苗质量  如因组培苗炼苗时间过短或尚未炼苗就直接移栽到大田,由于种苗过于细弱、根系少,栽后不能很好适应大田气候而导致大量僵苗、死苗,或前期生长缓慢、上棚迟延误了结果期而导致结果很少、果实很小或只长苗(即“跑苗”)不结果而增加了其种植的风险。  1.4.2品种适应性  自“伯林二号”组培苗问世之后,区内外10余家科研单位及种苗生产企业也纷纷培育生产罗汉果种苗以满足市场需求,有的组培苗或扦插苗品(株)系并未经过区试确定其种植的适宜区域、种植期及果实有无商品利用价值就推向市场,导致出现大面积减产歉收甚至绝产失收,这就增加了罗汉果的种植风险。  1.4.3果品利用价值  如2005年各地种植的野生红毛果组培苗、扦插苗,因其所产罗汉果甜度极低、成熟后全部成为“响果”而给广大种植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种植这样的种苗就冒极大的风险。  1.5种管技术问题  由于罗汉果组培苗的生长发育特性与传统种薯有很大的区别,其施肥、整蔓、防虫灭病、人工授粉、防止裂果、采收烘烤等等技术,种植者在短期内一般不易掌握。近两年来就有不少种植户因缺乏技术经验或管护不当,造成种植成活率低、肥害药害病害死苗、植株上棚后只长苗(“跑苗”)不结果、后期低温干旱病害裂果等,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这一问题在2004年表现得特别突出。  [1][2]下一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