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肝癌临床诊疗研究 [复制链接]

1#
肝癌第一大国中国不仅是肝癌大国,而且是世界第一肝癌大国。

全球肿瘤报告显示,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万例。具体在肝癌,全球年新发肝癌91万例,其中中国新发肝癌41万例,占全球45%还要多。

在全球肝癌死亡患者方面,中国也是全球第一。年全球肝癌死亡83万人,其中中国肝癌死亡39万人。

为什么中国肝癌发病死亡都这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乙肝与饮酒。

乙肝中国肝癌高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微小的粘膜创伤)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上世纪60年代,不正确的输血或者使用受污染的血液是中国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达到50%。70年代末,我国才开始对献血者的肝炎病毒进行血清学筛查,80年代初开始对HBsAg进行常规检测。

年中国乙肝防控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当时1~29岁的人群中,乙肝病毒(HBeAg)为9.75%,这个数字乘以全国的人口,得到一个非常庞大的乙肝感染人群。直到年再次筛查,我国一般人群中HBeAg阳性率仍有7.18%,据此推测全国仍有慢性乙肝感染者万人。

在他们中,有万需要进行治疗,有万因严重肝脏疾病和癌症发病风险需要紧急治疗。每年有超过40万人死于与肝炎有关的并发症。中国还存在万慢性丙肝感染者,其中万人急需治疗。但这些人中真正接受规范治疗的,不到2%。

而这部分人群,还有很多至今不了解自己的肝炎病毒携带情况。而其中的三分之一,将会不可避免地进展为肝硬化,再进展成为肝癌。饮酒第二个主要原因是饮酒,特别是长期饮酒。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ASCO)也在年发表声明,明确指出:酒精是重要致癌因素,其中就包括肝癌。最新研究表明,全世界5.5%的癌症发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年来自美国临床肿瘤协会最新数据显示:41%的口腔癌,23%的喉癌,22%的肝癌和21%的食管癌均于饮酒相关。这里需要注明的是:相关不一定等于因果,不是喝酒就一定会导致肿瘤;但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肿瘤(包括肝癌)发病会显著高于不饮酒人群。年一项发布在《柳叶刀》杂志的研究表明,在中国,成年男性平均年消耗11升纯酒精,女性为3升,平均略高于7升。虽然依然低于美国,但和年相比,该数字已经增长了近70%。而其中的重灾区是中国男性,中国男性的饮酒率48%,是中国女性的三倍。而男性当中,45-59岁年龄段是饮酒重灾区,饮酒率达到62%。虽然饮酒率不是世界第一,但是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由于饮酒导致的死亡人数世界第一。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由肝癌导致的。为什么发现就是晚期

肝癌的致命性,还在于其隐秘性。一般很难在其癌变早期发现,一发现往往是中晚期。

“肝脏上没有神经,你不会感到疼痛,很多肝癌患者发现已经是末期,无法治疗了……”台湾演员高金素梅这样提到。她就是一位肝癌患者,年发现肝癌后,她一直在与肝癌斗争。她是幸运的,据最新文献显示,中国肝癌5年以上生存期仅有12.1%。全球肿瘤报告也显示,中国肝癌的发病人数为中国所有肿瘤第五位,但是死亡人数排名第二。造成这一高死亡率的原因,正是因为肝癌的隐秘性及代偿性。早期肝癌并不会有明显症状,晚期肝癌发现后已经没有特别好的处理办法。外科手术和肝移植是肝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已经有转移的患者并不适用。

肝癌80%是由乙肝发展而来!预防乙肝,至少要做到3点。

由于人体肝脏是一个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因此一旦发生病变也很难察觉出来,最终确认肝癌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目前我国肝癌患者不在少数,癌症的出现已经让自己感到害怕,但是又担心肝癌会传染给身边的家人朋友,那么肝癌是否具备传染特性?很多人认为肝癌极具传染性,甚至担心一起生活或共事都会被传染,“肝癌会传染”这一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根据?其实这一说法不具备科学根据,因为肝癌根本就不具备传染性。我们口中的传染病指患病人群通过某些途径将疾病传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目前传染应当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病原体、易感人群以及传播途径,而肝癌很大程度上是体内细胞异常病变和增殖的结果,它并不属于病原体,因此“肝癌会传染”纯属谣言。大部分人为什么会认为“肝癌会传染”呢?据了解目前导致肝癌高发的主要原因是乙肝和丙肝,这两种肝炎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当正常人感染了乙肝或丙肝后就会影响肝脏的正常自我修复功能,病毒不断侵袭肝脏并导致肝脏纤维化,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则很容易增加肝癌的患病率。因此我们不能说肝癌会传染给身边的人,应该说是乙肝、丙肝等肝炎疾病具有传染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肝癌的发病率。乙肝有三个传播途径:“肝癌会传染”其实是假象,真正会传染的应该是乙肝,而且我国肝癌发病率不断增高也是因为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目前乙肝主要有三个传播途径。母婴传播: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乙肝是通过母婴传播的,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育龄妇女在妊娠和分娩时,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或羊水传给新生儿。性接触传播:与乙肝患者或携带者进行性接触的时候很容易感染乙肝病毒,另外口腔粘膜受损的情况下和乙肝患者接吻也会有感染乙肝的风险。血液传播:乙肝病毒十分容易侵蚀患者血液中的细胞,即使接触了乙肝患者少量的血液也有被传染的可能,医院输液针头以及患者的剃须刀等都要小心,尽量不和别人共用私人物品。#细胞健康决定身体健康##健康科普季##肝病。

梗阻性黄疸是肝癌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或完全机械性梗阻,导致胆汁由胆管排入肠道的过程受到阻碍。

人体的很多代谢都需要胆汁参与,比如蛋白质、脂肪等经过肝脏合成后的分解产物,要靠胆汁排泄出去,胆汁分泌到肠道里,导致大便是黄色的。

一旦胆管梗阻,胆汁淤滞、胆红素反流入血,并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当胆红素分布到皮肤、黏膜和眼白时,就会引起它们变黄,也就是黄疸。

“引起老年人阻塞性黄疽的肿瘤绝大多数是癌。它可以发生在肝外胆管靠近肝门处,更多的则发生在胆总管下端开口处或邻近部位。

除了黄疸以外,这些症状,也需要警惕:

1.上腹部疼痛可有可无,或重或轻;

2.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如感觉饱而厌食、腹胀、腹泻等症状;

3.病人日渐消瘦;

4.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瘙痒;

5.大便变成灰白色。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

1正常值

放射免疫电泳AFP正常值≤25μg/L

放射免疫分析AFP正常值:≤20μg/L

酶联免疫法AFP正常值:≤25μg/L

最常用的定量试验为放射免疫法(正常值为0~25ug/L)

25~ug/L之间为低浓度阳性

超过ug/L即为高浓度阳性。

2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分析

①肝癌

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通常以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因此,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②妊娠妇女和新生儿

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μg/L,约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③非恶性疾病

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但是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④生殖细胞肿瘤

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另外,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患者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⑤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⑥新生儿肝炎

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性胆管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⑦其他原因

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有甲胎蛋白增高。

3甲胎蛋白升高偏高的危害

①在成人,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甲胎蛋白阳性率为50%。因此,甲胎蛋白偏高一般意味着肝癌的发生。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一般不到每升20微克,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所以甲胎蛋白偏高应考虑肝癌的可能性。

②孕妇的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意味着胎儿有缺陷。甲胎蛋白在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中,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甲胎蛋白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明显。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甲胎蛋白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在妊娠16-18周血浆甲胎蛋白偏高则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

③甲胎蛋白偏高也可能是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引起的。

因此,甲胎蛋白偏高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必须引起患者的注意,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等了解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时治疗,减少甲胎蛋白带来的危害。

4甲胎蛋白与肝癌的关系

①甲胎蛋白可以视为是一种肿瘤信号,它意味着肝脏可能产生了肝癌。关于甲胎蛋白与肝癌的关系,其实甲胎蛋白可用来当做检验肝癌的指标。但是,甲胎蛋白的高低与肝癌的大小并无绝对关系。甲胎蛋白和肝癌两者的关系有两点要注意一下:

第一,小型肝癌约有三分之一不会有甲胎蛋白上升,所以甲胎蛋白正常并不表示没有肝癌的存在。

第二,肝炎本身也会引起甲胎蛋白稍微的上升,因肝炎而产生的甲胎蛋白上升,其意义表示,受损的肝脏发生再生现象,而不是表示并发了肝癌。此种因肝炎导致的甲胎蛋白升高,其数值一般都在等四百以内(当然也有例外)。须注意的是,当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下降以后,若甲胎蛋白并未跟着下降,则必须要考虑并发肝癌的可能性。此外,孕妇血中的甲胎蛋白值也会高一些。

②甲胎蛋白越高,并非表示肿瘤越大。不过,如果是在同一个患者身上,甲胎蛋白的高低(与自己以前的数值比较)是相当具有参考价值的,可作为治疗成功与否,以及是否有肿瘤复发的一项指标。

肝癌的治疗

01

手术治疗

肝切除:适用于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肝功能A或B级,经短期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到A级;肝外无广泛转移性肿瘤的患者。

肝移植:适用于肝功能属于C级或长期为B级,经护肝治疗不能改善;肿瘤≤5cm,数目少于3个;无血管侵犯和远处转移。

02

放射治疗

主要适用于肝门区肝癌的治疗,常用的剂量为40~60Gy/5~6周,治疗过程中联合化疗,同时结合中药或其他支持疗法,可提高缓解率和减轻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

03

介入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经皮穿刺股动脉,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插至固有动脉或其分支注射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

现临床多采用抗肿瘤药物和碘化油混合后注入肝动脉,发挥持久的抗肿瘤作用。一般6~8周重复1次,经2~5次治疗,许多肝癌明显缩小,再行手术切除。

04

全身化疗

肝癌化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等药物,一般认为单一用药疗效较差,常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如FP方案、FAP方案等。

05

免疫治疗

在肝癌的系统治疗方面,免疫治疗的发展非常迅速,常用的有免疫核糖核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现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结合,已经逐渐在临床开展,形成了以靶向免疫治疗为核心的肝癌综合治疗模式。

06

中医治疗

中医通过调整机体的抗肿瘤能力而发挥作用,如配合手术、化疗和放疗使用,可促进病人恢复,减轻治疗的不良反应。

07

并发症的治疗

肝癌结节破裂时,往往因病人凝血功能障碍,非手术治疗难以止血。在病人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应积极争取手术探查,行局部填塞缝合术、肝动脉栓塞术、肝动脉结扎术等,进行止血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