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造深圳医疗样板向三个一流目标前 [复制链接]

1#

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深圳的又一重大机遇,也是实现“中国梦、复兴梦”的重要基石。这必将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奇迹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加大马力,飞速前进。

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要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快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为响应国家及深圳市政府的号召,我国著名普外科专家巩鹏教授肩负着改善粤港澳大湾区及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医疗服务水平的使命,只身医院担任副院长。

医院副院长巩鹏教授

五项工作攻坚克难力争成为三个“一流”典范

年5月13日,深圳市政府出台《关于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实施意见》,意见强调,为把深医院集聚高地,应对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医院,医院建设。

巩鹏教授介绍,围绕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这一要求,医院在坚持为深圳广大市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的同时,对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力争在建立健康“守门人”制度、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智慧健康服务、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医学科技创新、国际医疗合作等方面走在前列,为在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全球一流的健康城市、建设一流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城市三大方面成为典型范例而努力。

为此,医院在这5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第一,对标全国百强专科,开展临床新技术。目前,全院一共开展了15项新技术,比如由巩鹏教授牵头的“NOSES下超低位直肠癌精准保肛手术”;由神经外科陶蔚主任牵头的“电生理监测下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等。新技术的开展一方面降低了深圳居民异地就医的需求,另一方面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此外,还吸引了大量外医院就诊,医院的区域影响力。

在这种“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的鼓舞下,年12月13日,医院完成了全国首例“3-on”折叠人手术。患者李华是迄今为止医学史上有记录的最复杂、最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由于常年受到疾病的困扰,导致李华的下颌紧贴胸骨(Chinonchest)、胸骨紧贴耻骨(Sternumonpubis)、面部紧贴股骨(Faceonfemur),其手术难度难以想象。医院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在脊柱骨病科、麻醉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的团结合作下,一举攻克了这个艰难的手术。当患者李华在医生的帮助下,徐徐站起的时候,这表明医院的MDT诊疗水平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第二,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经验教训,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大考”中,医院积极主动承担了南山区及周边地区的疫情防控任务并圆满完成,展现了可以适应重大疫情防控要求的应急保障能力。

第三,多层次打造人才梯队,确保“病有良医”。在学科建设平台上,医院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43名学科带头人;建立荔园优秀医师及荔园优秀青年医师培养计划,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组织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赴境外学习考察,,进一步增强业务水平。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第四,改善医疗服务,智慧健康惠民。(1)积极完善基础建设,解决住院难的问题。医院一期床位数张,正积极筹办二期建设,二期建设完成后,总床位数将达张。(2)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卫生健康服务。该院在半年前就建立了“医院”,利用先进的远程设备,谋求为广大患者提供最前沿诊疗服务。

第五,认清当前形势,防病于未然。医院不仅承担着疾病的救治责任,还承担着预防保健知识的普及工作。医院将关口前移,加强疾病知识预防的科普宣传力度,以求减少患病率,力争使得广大群众健康指数逐步提高。

此外,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逐渐加大了医联体合作范围和深度,让优质资源下沉,与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派专家团队下基层进行传帮带,并定期开展远程教学及病例讨论,采医院提高诊疗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好。”

借助“一带一路”走向国际

“虽然我们起步晚,但是我们起点高、定位高。”巩鹏教授表示,医院的最终目标是创建为国内一流、医院。他同时指出,医疗的国际化将是深圳医疗的未来和特色,医院必须走国际化路线。在建院之初,该院就积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如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积极拓展该院与海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和交流,与土耳其阿医院和药学院签署合作,双方将围绕抗肿瘤的天然产物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与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及耶拿大学开展了针对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皇家外科学院整形协会合作,全面推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和新设备研发的实施与发展等。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契机,医院将国际化步伐走得越来越坚定。

率先提出梗阻黄疸分型获行业高度认可

虽然已经成为一名管理者,但巩鹏教授从未忘记自己医生的身份。在他看来,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在科研上有所建树。从医30多年,巩鹏教授对消化外科各类疑难疾病、甲状腺及乳腺疾病、肠癌合并肝转移诊治等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梗阻性黄疸多脏器损害”这一难题,他曾耗费了长达十余年的时间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巩鹏教授介绍,梗阻性黄疸多脏器损害是胆道外科最常见的病症,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胆汁中所含的高浓度胆汁酸和胆红素将直接破坏肝细胞结构;同时胆汁逆流入血,将导致机体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及多脏器衰竭,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率较高的直接原因,同时也是影响患者转归与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数年前,国内外对梗阻性黄疸多脏器损害的机制及临床防治策略研究较少,这也是驱使他开展这项研究的重要原因。

梗阻性黄疸病人是否需要进行术前减黄,以缓解黄疸对器官功能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这是肝胆外科一直颇受争议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巩鹏教授团队率先提出了梗阻黄疸的分型,团队通过研究认为:根据胆红素的水平,可以将梗阻性黄疸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轻度、中度、重度和超重度。对于轻度和中度梗阻性黄疸患者,一般不进行减黄处理;对于重度和超重度患者,多数需进行减黄处理。该理论提出后,得到了国内同行的一致认可,并被由黎介寿院士主编的《围手术期处理学》所引用。

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治疗原则

在研究梗阻性黄疸导致多脏器损害的机制时,团队还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s)作为上游调控因子,可以通过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发挥调控作用。由于SOD和NF-κB可以通过炎症反应加重梗阻性黄疸导致的脏器损害。因此,减缓机体炎症反应的药物是否可以有效预防梗阻性黄疸造成的脏器损害?这成为了他们思考的一个重点。

预防梗阻性黄疸发生中医药作用显著

此后,巩鹏教授团队将临床研究的重点聚焦于筛选可以用于缓解梗阻性黄疸多脏器损害的药物。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后发现:中药黄芪可以显著减轻梗阻性黄疸对于心肌、肝脏细胞的损害,尤其对心肌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黄芪、川芎嗪、肝复康、谷氨酰胺、乌司他丁等中西药物通过相应的作用机制对梗阻性黄疸脏器损害也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为何中医药在其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巩鹏教授介绍,以引起梗阻性黄疸最常见的疾病——胆道结石为例,该病在初期阶段有胆囊泥沙样结石,或有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情况,临床干预过早可能会带来损伤,继续观察不作干预又可能导致胆道梗阻。此时就需要通过药物治疗与生活习惯的干预帮助患者。目前西医并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但张仲景论著中发现,一些具有疏肝利胆作用的中药可起到防止胆结石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从而预防梗阻性黄疸的发生。由于中医药临床应用效果不错,就这样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这些研究结果不但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可,也得到了土耳其阿医院多位专家的认可。“未来,双方将联合开展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评估黄芪、川芎嗪等中药治疗梗阻性黄疸脏器损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能在土耳其推广上述中药的使用范围,这将大幅提升我国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他高兴地说道。

巩鹏教授表示,在梗阻性黄疸多脏器损害的机制以及防控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研究成果需要转化到临床,尤其中医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应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前路可期,他期待着更多人将国人的医学研究种子播撒到海外,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他更期待着医院成为打造“深圳医疗样板”的一支重要队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