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44232 胆道就像一棵大树,头顶肝门,下接肠道,发生肿瘤一般只是树的某一段;整棵树都坏掉,罕见。
胆道肿瘤就像海绵,在胆道内浸润性生长,所有尖端检查手段都无法确诊是癌,却在胆汁里发现癌细胞,罕见。
肝胆胰手术好比外科手术皇冠上的明珠,切除整个胆道“匍匐生长”的癌组织,更是罕见的技术。
难得的是,这一连串的三个“罕见”,就在最近发生了。记者从医院了解到,该院肝胆胰外科王敬晗团队创造了奇迹,抽丝剥茧,在胆汁里找到了癌细胞;并且,王敬晗团队在不损伤患者动脉、静脉血管的前提下顺利切除了被肿瘤侵犯的部分肝、胰腺头部、远端胃等5个器官,并做了3处器官吻合。
是炎症?还是肿瘤?
老张今年70岁,身体不错,最近却得了怪病:皮肤越来越黄,没胃口,小便变成了棕红色。医院检查,按照胆管炎治疗没有效果;于是,他到上海看病,医院医生们给出了“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硬化性胆管炎”等不同诊断。但在多种药物治疗后,老张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
最后,老张通过问医院胆道肿瘤专家王敬晗,王医师高度怀疑其有恶性肿瘤的可能。然而,老张腹部增强ct和磁共振均提示胆管树全程增厚,不是非常典型的胆管癌表现。而此前的pet-mr、超声胃镜检查都提示炎症可能性大。
王敬晗告诉记者,胆管癌一般都是某一段发生改变,在影像下就是根据某一段的异常来做诊断的。“全部胆管树都增厚,更像是炎症,然而,老张已经按炎症等治疗过了,没有效果,说明不是炎症。”要明确诊断,除非有新的证据。
抱着必须确保诊断准确才能进行下一步诊疗的信念,王敬晗第一时间与他的导师、国内著名胆道外科专家姜小清教授联系。姜小清教授同意了他的想法:“行ptbd降低黄疸水平,并行胆汁脱落细胞检查!”
拨开云雾!最终,在老张的胆汁中找到了异型细胞,也就是癌细胞。“这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术前确诊极其困难,易被当作单纯硬化性胆管炎进行治疗。”王敬晗说:“这种肿瘤非常罕见,相关文献报道也并不多,可借鉴的资料较少。”
“长在门框上”的肿瘤
怎么切才能保住“门”
诊断搞清楚了,手术的超高难度却让团队犯了难。肝脏增强ct显示,老张的肝门部胆管、胆总管中下段动脉期上全部强化,这就提示老张的肝门部胆管和胆总管可能都是肿瘤!
首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肝胆胰外科最具有挑战的手术之一。肝门部胆管肿瘤好比是“长在门框上”的肿瘤,肿瘤周围的血管会随着肝门部逐渐延伸向四周发展,而老张的肝门部胆管肿瘤沿着胆管已经长到了胆管的中下段,这就需要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一步加大了手术难度。
另一方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也是腹部比较复杂的手术,手术步骤多,牵涉到消化道的多个重建。
两个大手术放在一起做,先做哪一个手术更有利?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来正确决策。
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后,王敬晗团队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左半肝、左尾叶、胆囊及肝外胆管、胰十二指肠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及后腹膜淋巴结清扫+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术中,为避免因损伤肿瘤周边的动脉血管而导致大出血的情况,团队在狭小的区域内谨慎操作,不断排查。历经6小时,“患者的胆管肿瘤已完整切除,手术成功了!”王敬晗激动地说。
术后老张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2天转出icu,4天下床活动,12天顺利出院!老张出院时,他和家人递上了一封真挚的手写感谢信。
王敬晗指出,“胆管肿瘤生长隐蔽、缓慢,早期诊断困难,它的出现没有任何征兆且影像学特征不明显,通过基础检查难以判断,一般临床上发现都是中晚期,但80%以上的确诊胆管癌的病人都会出现黄疸现象。”他提醒,如果在日常生活出现不明原因的黄疸、发热,医院进行就诊,尽早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和诊断。
责任编辑邓清元
文字张琪
来源浦东发布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