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胆胰内镜外科(普外九科)近期成功为又一名百岁老人行ERCP术,解除患者病痛。
患者女性,岁,主因无痛性进行性*染1周入院。1周前患者出现皮肤及巩膜*染,伴皮肤瘙痒,无腹痛、腹胀,伴浓茶色尿、陶土样便。
患者*疸进行性加重,行强化CT示:肝VI-VIII段肿物,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继发肝内外胆管扩张,CA1990U/L。既往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病史20余年。以“1.梗阻性*疸2.肝癌多发转移3.胆囊结石4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收入院。入院后查肝功能:TBILumol/L、DBIL:umol/L、IBIL:umol/L。电解质示钾3.27mmol/L,补充诊断: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
患者高龄,血钾偏低,在控制液体量及输液速度的同时充分补钾;患者心房颤动病史,给予低分子抗凝预防围手术期血栓。入院后第二天血钾指标趋于正常。考虑患者肝内胆管细胞癌伴多发转移,且患者高龄,姑息胆肠吻合术等风险亦较大。但目前患者*疸较重,如不及时解除梗阻则可能加重肝损伤造成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经综合考虑患者身体条件及病情后,在麻醉科的积极支持下,予以患者行经内镜置支架胆管内引流术(ERCP、ERBD术)。
术中示:患者胆总管中段狭窄,狭窄段长约1.0cm,狭窄段上端距乳头开口约6.0cm,狭窄段以上肝内外胆管扩张。沿导丝将直径5Fr长8cmTTSO塑料支架植入胆总管内,见胆汁顺利流出。
术后第1天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即下降至umol/L,血淀粉酶正常,无寒战发热、腹痛、腹胀等不适,术后第2天出院。出院1周复查,总胆红素降至umol/L,转氨酶基本接近正常,*疸明显减轻。
恶性梗阻性*疸造成胆汁逆流引起胆红素血症,各器官系统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常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凝血机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损害,因其胆汁流出受阻,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梗阻继发肝功能损害合并胆道感染是加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时解除胆道梗阻是治疗的关键。经ERCP途径置入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疸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可反复应用等特点,特别是对于高龄、合并症多和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也可谨慎实施,提高了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医院胆胰内镜外科(普外九科)侯森林教授团队每年行90岁以上(90-99岁)梗阻性*疸、胆总管结石患者几十例。而此百岁老人,则是团队第四例行ERCP的百岁老人。
由于患者高龄,各个器官功能较差,手术需谨慎实施,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术前详细收集病人资料,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完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评价,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过程,取得信任,解除焦虑,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中实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轻柔操作,正确的判断及决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多学科合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详尽的嘱托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