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T管的居家自我护理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以一种特制导管插进腹膜腔,再注入二氧化碳约2~5公升,达到一定压力后再在腹部开4个0.5~1.5cm的小洞,解剖胆囊三角区结构,离断并夹闭胆囊管、胆囊动脉,然后切除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

常见并发症有:邻近器官损伤、胆管损伤、胆瘘、出血、胆总管残石

邻近器官损伤

在分离胆囊与周围器官粘连和解剖Calot三角时,可能会损伤肝外胆管、十二指肠、空肠、胃和横结肠。造成这种损伤,除穿刺、显露用力不当外,还有下面两种原因:

1)电凝电切钩使用不当:直接造成空腔脏器穿孔,或虽无穿孔,但其浆膜面变白坏死;

电凝钩使用时注意:作用力向上,向外,以预防反弹作用造成上述损伤;

2)高频电流因趋肤效应对组织的延迟性损伤:表现为术后(5-7天)突然出现腹痛继发性腹膜炎;

术者与副手对预切组织作对抗牵引以形成张力,尽量远离上述器官;使用超声刀或双极电刀;

对Calot三角内组织进行处理因遵循沿胆囊壶腹向胆囊管分离,不必想肝外胆管方向过多解剖,并尽量采用钝性分离的原则。

胆管损伤

这是LC中最严重、可怕又十分常见的并发症,若在术中未及时发现处理,会导致胆汁性腹膜炎,后期转为化脓性腹膜炎,危急生命。

有以下几种类型:

1)胆管撕裂:常因术中牵拉胆囊过渡,将胆囊管从肝总管撕下,亦或钝性分离时将肝外胆管撕破,尤其是胆囊管结石嵌顿与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部时更易发生;

2)胆管穿洞:常因分离钩刺破胆管或电凝灼伤胆管亦或剪断胆囊管时不慎损伤所致;

3)胆管的部分或全部被钳闭:常由于安放钛夹位置失误所致;

4)胆管横断:

a.横断无明显缺损,主要由安放钛夹位置失误或剪断胆管导致的;

b.横断伴大块缺损,主要由于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切断或灼伤所致;

5)继发性胆管狭窄:在分离Calot三角时,过多使用电凝电钩,应热传导作用造成的胆管壁修复增厚形成的胆管腔狭窄。

预防胆管损伤的必要条件是能够在术中正确判断解剖关系。手术医师应十分熟悉胆囊区域的解剖结构,尤其是能熟练掌握肝外胆道系统、肝门处血管及胆管解剖及病理知识,同时应根据情况进行钝锐分离,要避免盲目的分离大块组织及进行大块组织的电切电凝,防止肝外胆管大面积烧伤。为了避免肝外胆管牵拉成角造成部分或全部肝外胆管被钳闭,在安放胆囊管钛夹时要适当的放松牵拉,术中应注意按规范解剖顺序操作。

胆瘘

术后胆瘘是LC手术后的又一并发症,由术后胆瘘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是LC术后死亡的原因之一。胆瘘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术中操作不当,胆囊管夹闭不全,胆囊管残端坏死,迷走胆管,胆道损伤,或夹闭胆囊管残端的钛夹或吸收夹脱落等情况所引起。

正确的解剖胆囊三角是预防的关键,胆囊三角分为以胆囊颈管为中心的安全区和以三管汇合区为中心的危险区,只能在安全区进行解剖,分离出胆囊颈管交界区上夹切断,决不能在危险区解剖。操作时要完全解剖出胆囊管后再置夹,以免组织太多,夹闭不全。术后进行胆囊床冲洗完毕后应认真仔细检查,确认无胆瘘的发生,如发现有迷走胆管渗胆汁,给予钳夹等处理;疑有胆道损伤应中转手术处理。电凝电切时产生热效应可以造成胆管损伤,故在胆囊三角解剖分离时,尽量避免使用电凝电切,如果使用应缩短电凝时间。

出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血多为胆囊三角区的穿刺孔、血管出血以及胆囊床渗血。如果手术医师经验不足,在手术过程中处理不当,分离不仔细,电凝钩直接切断血管或是用来夹闭血管的钛夹脱落等原因都会导致胆囊三角的出血,一旦出血严重则需改剖腹手术。胆囊床渗血的原因大多为剥离胆囊床时平面过深,达到肝脏实质,或是用电凝来处理胆囊床时,电凝棒停留的时间过长。如果在穿刺过程中切断或时损伤了腹壁的血管,极易导致穿刺孔的出血,但因穿刺孔过小,术中不容易被发现。

胆囊三角区出血预防的方法是注意分离颈部的胆囊血管,在夹闭胆囊血管的时候,尽可能的靠近近端且多带些周围的组织,切断血管时可采用间断电凝法,避免电凝的时间过长。在三角区进行操作时,尽可能的使器械少接触钛夹夹闭处,防止钛夹被拉出或是脱落。能有效预防胆囊床出血的方法是在剥离胆囊管时尽量靠近胆囊的一侧进行剥离,且电凝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有明显的点状出血时,则应先进行周围圆周式电凝,最后再对准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如发现穿刺孔有出血时,应用电凝或腹壁缝合止血的方法处理。对于术后出血有生命体征改变者,应行腹腔穿刺,床旁B超检查,明确有腹腔内出血后应立即手术行剖腹探查止血。

胆总管残石

发生原因是由于术前诊断不明确,遗漏对胆道结石的诊断或术中游离胆囊囊管时,将胆囊管内的结石挤入胆总管。

在术前全面胆道检查以排除胆总管结石,可疑者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术,而对胆囊管较粗、结石较小者分离出胆囊管后可先将其近端上钛夹,以免将胆囊管内的结石挤入胆总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什么是T管?

T管,顾名思义就是形状像字母“T”的一样的管子,它是在胆管手术中,当胆总管被切开后再缝合时需要放到胆总管里面的一条管子。T管一般有长、短两个臂,一个臂通向肝总管,一个臂通向胆总管,构成了字母“T”的那一横。字母“T”的那一竖是将胆汁直接引流出腹腔外,外接引流袋。这样胆汁既可以通过T管的一“横”流到肠道,也可以通过T管的一竖流出体外。

“T型管”

胆总管内"T”型管的放置

T管引流的目的

1、引流胆汁和减压,防止因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总管压力增高,胆汁外漏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2、引流残余结石,使胆道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通过T管排出体外

3、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4、经T管溶石或造影等

T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

1.T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打折、牵拉、脱出。

2.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位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处,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3.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挤捏引流管,防止阻塞。

4.一般取半卧位有利于胆汁的引流。

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2.若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敷料

3、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

1.正常胆汁量每日约-ml,色泽为金*色,清亮无渣。

2.术后1-2天引流量约-ml,恢复进食后每日引流量约-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约ml。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流,提示引流管阻塞或脱出。若引出胆汁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

3.术后1-2天胆汁颜色可呈*色浑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

T管的居家护理

1.穿宽松衣物,防止管道受压。

2.避免盆浴,沐浴时注意置管处的保护,可用塑料薄膜覆盖置管处。

3.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管道脱出。

4.定时更换引流管周围的敷料,保持置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5.每天同一时间点倾倒引流液,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6.每周更换引流袋(亦可来院更换,护士会提供延续服务)。

7.若出现腹痛腹胀、发热、*疸、无胆汁流出等异常或T管滑脱,请及时就诊。

8、请遵医嘱定期来院复查。

END

扫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