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比癌坚的白求恩传人王东旭
“精神年华”荡*营—郑州联勤保障中心
首届“出彩联勤人”颁奖典礼侧记
本文来源:中国*网
用镜头聚焦多彩时光,用语言讲述出彩事迹,用歌声赞美精彩人生。
春节前夕,郑州联勤保障中心隆重举办首届“出彩联勤人”颁奖典礼。
伴着一曲慷慨激越的《请战歌》,颁奖典礼拉开帷幕。奖杯熠熠生辉,鲜花伴着乐章,从中心部队近百名先进典型中脱颖而出的10名“出彩联勤人”依次登台领奖。
开场舞:请战歌
“‘出彩联勤人’是立身为旗的岗位标兵,是数万官兵的杰出代表,”现场一名中心领导告诉记者,在联勤保障部队调整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他们举行颁奖典礼,旨在展示标兵风采、彰显榜样力量,营造拥护支持改革、献身强*实践、争创一流佳绩的浓厚氛围,凝聚官兵投身建设过硬联勤保障劲旅的意志力量。
“驾战车驶过天安门广场,分秒不差。引铁流穿行沙场阅兵台,精准无误。两次接受主席检阅,彰显士兵无尚荣光……”大屏幕上,一部短视频生动讲述了某汽车团四级*士长丁永飞苦练驾驶硬功,两次出色完成阅兵车辆保障的传奇故事,第一个登场的他在大家的掌声中接过奖杯。
现场,小丁激动地说:“阅兵有始终,强*无止境。我要把阅兵标准融入血脉,走好青春迷彩每一步”。
舞蹈:《战地玫瑰》
“你像棵青松,处贫瘠而不移,历严寒而不衰,尽显奉献情怀……”在平均每天日照时间不足4小时,结冰期长达7个月,海拔多米的深山哨所,某仓库业务处代理处长兼第三保管队队长倪庆一干就是14年,带领保管队全面建设迎来大改观,先后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去年还光荣当选为*的十九大代表。他刚走上颁奖台,现场一片欢声雷动。
“当死神两次扑来,命运被无情更改,你毫不退却,绝无放弃,微笑着扬起强者气概……”这首给予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东旭的颁奖辞,赞美的是他先后两次患癌,但始终坚守岗位,用自己的成功抗癌经历鼓舞官兵、救治患者的感人事迹。
鲜花伴掌声,使命比天高。在主持人的邀请下,王东旭深情唱起他钟爱的革命歌曲《珊瑚颂》。全场官兵被他那志比癌坚、心比火热的至诚情怀深深打动,随着旋律自发打起了拍子。
情景舞:20°C
车轮滚滚,铁骑驰骋……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情景舞“零下20°C”结束后,某仓库四级*士长赵涛涛闪亮登场。
赵涛涛与油料打交道16年,在成千上万次化验中,摸索出了油料标准密度的变化规律,总结出石油产品标准密度测算绝活,让很多油料专家都为之赞赏。当组委会把“将使命忠诚度与‘战争血液’纯净度一并检验,将执着、较真写入高招绝活的练功指南”的颁奖辞给予他时,小伙子给大家敬了一个*礼,深情地表示,今天站在这里,既是荣誉,更是鞭策。我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优异成绩回报组织的培养关爱!
“把赛场当战场,把比武当打仗。抢担重任,精练医术,敢向群雄争锋,勇当救护‘战狼’……”伴随着大屏幕上的情景回放,第医院干部病房主治医师赵磊快步登上领奖台。去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首次组织卫勤专业大比武,赵磊以灵活的战术、精湛的医术勇夺*医组综合成绩第一名,赢得了央视*事频道“终极英雄”的光荣称号。
当主持人问其如何看待“终极英雄”这个荣誉时,赵磊高声回答道:“英雄不英雄并不重要,救死扶伤、守护战场才是*医的最大荣誉,我要继续苦炼战救硬功,用行动践行‘我救你,请放心’的誓言。”话音甫毕,全场响起如潮般的掌声。
刘文昌一家上台领奖
解难题勇担当的仓库主任刘文昌、多面手士官车伟、模范践行白求恩精神的主任医师丁世芳、善于创新工作方法的*治教导员杨彦国、35年如一日坚守弹药高危行业的高级工程师牛明路,不同的工作岗位,共同的事业追求,他们执着奋斗的感人事迹令现场官兵肃然起敬。
*功章里也有*嫂的付出和汗水。跟随丈夫前来参加颁奖典礼的*嫂畅斌动情地说,作为一名*嫂由衷感到光荣自豪,就算吃再多苦流再多汗都值得。
‘出彩联勤人’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辛勤努力赢得荣誉。”晚会结束后,不少官兵围聚在榜样们身边,同他们交流、合影,眼神中满是敬仰与钦佩。官兵们纷纷在该中心*工网、局域网上留言发帖,抒发着忠诚事业、献身使命的强*心声。
李本深赠送字画
中心*治工作部领导告诉记者,“出彩联勤人”颁奖典礼是送给联勤人的最好节日礼物,他们都是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足以让每一名官兵刻骨铭心,激发奋进的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投入新时代联勤保障部队全面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去。
医者仁心王东旭
王东旭,年9月入伍,现任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自年以来,王东旭两次罹患癌症,但他并没有因此倒下,而是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以心地仁慈、医术高明树起了人民*医的好榜样。
维和战场备受赞誉
年,利比里亚大吉德州,州长亲自将一只象征着当地最高礼仪的山羊送给王东旭带领的中国维和医疗分队,表达最高的敬意。
接受这份荣誉,中国*医当之无愧。
年11月,王东旭奉命带领46名医护人员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在维和过程中,他主动加强与大使馆、驻地*府及友*等各方面的协调联系,医院医院建立了技术帮带关系,建立了“中国医疗分队技术帮建中心”。中国*医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各国维和部队官兵和当地人民的交口称赞。
一天,医疗队接诊了一名难产孕妇,经检查已破水两天,胎儿生命危在旦夕。王东旭迅速找来队里唯一一名妇科医生王滨,科学制定生产方案,成功接生了一名女婴。为了感谢医疗队,淳朴的非洲人民一再要求他给孩子起一个中国名字,盛情难却的王东旭给孩子起名“津乐”,祝愿这个由中国天津*医接生的孩子快乐成长。
有一次,刚刚走下手术台的王东旭准备到食堂吃饭,首席联络官匆匆跑到王东旭面前告知,一位利比里亚官员的弟弟不慎被猎枪击中头部,联利团请求立即前往救治。尽管病人不属于医疗队负责,出事地点也不在任务区,而且病人还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但王东旭丝毫没有犹豫,迅速作出安排,亲自带队前往抢救。他冒着被感染的危险,硬是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受到了联利团的高度赞扬。
维和期间,维和分队先后为非保障区维和官兵80多人次提供过医疗救助,并为偏远地区民众送医送药,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笑对病魔
勇当铁人
年7月29日,一张“肺小细胞腺癌”的报告单像一块重石一样沉甸甸地压在王东旭的心头,可他想到手上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于是向同事们悄悄隐瞒了病情。
后来,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让身边同事感觉到了异常。在大家的一再追问下,他不得已说出了自己的病情。面对同事亲友的同情和埋怨,他面色从容地说:“我是医生,我了解自己的病,不过是从身上割块‘肉’,没什么大不了的。”看着王东旭“若无其事”的样子,大家既生气又心痛。在大家的劝说下,王东旭放下手中的工作,走进了手术室,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手术。在术后的十几次化疗中,他吐过、晕过、休克过,一头青丝变成了白发。
病情稍稳定后,王东旭向院领导申请返回工作岗位。医院同事和亲人都劝他在家安心养病,他反而对大家说:“病都是闲出来的,忙一点有利于我的身体。”大家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回到了科室参加工作。
就在一切恢复平静的时候,上天又和王东旭开了一个大玩笑:肿瘤肾上腺转移。
他笑着和大家说:“我是一名有过战斗经历的‘老兵’,对付癌症我有经验。”他高唱着《珊瑚颂》被推进了手术室,术后,又是一次次痛苦的化疗。医院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全院医护人员不仅被他坚强的意志所折服,更被他乐观向上、执着坚守的精神所激励。
重回工作岗位的王东旭,对工作的热情更高、干劲更足,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王铁人”。用王东旭自己的话来讲,“也许我活不出人生的长度,但我要活出人生的厚度”。作为一名*医,王东旭坚持扎到兵堆里找课题,始终把目光盯在部队一线,多次到部队进行巡诊。他发现基层官兵患胃病、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较多,便带领团队研究开展了“胃肌层肿瘤剥离”“胃穿孔修补镜下缝合”技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病痛;他和团队创新开展的“阑尾炎镜下取石支架”技术,更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王东旭在追求个人更高学术造诣的同时,十分重视后继人才的培养。他坚持利用每周四早上两个小时的时间,集中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当前消化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每年都从科室挑选一两名专业能力强的医生,医院和院校进行学习,并把学到的新技术结合实际研究后,及时运用到临床上,其中“无痛苦胃肠镜诊治”技术已成为科室品牌项目,目前已有近3万名患者受益。
关心患者满腔赤忱
医生和病人的双重身份,使王东旭对患者有一种更知心的感觉,他把每名患者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去对待,把患者身上的病当作自己的病去医治。
年6月,一位内蒙古患者因与家人发生矛盾,一气之下喝农药自杀,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消化道被严重灼伤,医院,都说治愈的可能性很小。来医院时,这位患者情绪十分低落,不愿与任何人说话,家人和医护人员虽多次劝导,但效果甚微。王东旭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来到病床前与患者攀谈,讲述自己两次抗癌的经历,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使患者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治疗的信心。
由于这位患者家庭比较困难,王东旭专门为其量身定制了“提前一天电话预约、开处方,当天做治疗,次日留院观察,晚上返回”的方案,为其家庭节约了近10万元的医疗费用。
历经两次生死考验的王东旭,从内心深处更能体会到重症患者对生的渴望,他总是拿出当初与病魔抗争的决心和勇气,为给病人赢得一线生机“舍命相搏”。
29岁的华华,年做了结肠切除手术后发生了肠穿孔,家人带她到北京、医院就诊,但得到的一致回复是:华华已经没有进一步做手术的必要。
正在他们伤心欲绝、一筹莫展时,经朋友介绍来到了第医院消化内科。入院时,华华及其家人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甚至委托律师立下了遗嘱,王东旭得知了这些情况,更加坚定决心要把她治好。他认真查看了华华的所有病例资料,召集科室专家进行病例研讨,认真制定治疗计划,每天都亲自到病房查房,为华华加油打气。经过不懈的努力,医院判了“死刑”的华华身上重现了希望:肠穿孔愈合了!
王东旭经常说:“医生治病救人就像*人打仗一样,都是无条件的,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必须履行的义务。”
现在,王东旭每天都需要靠药物来维持身体现状,虽然在别人眼里他早该在家休养,但正是由于他对*医职责使命有着铁一般的担当,对事业有着崇高的追求,对“白求恩精神”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不断激励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医院消化内科简介
一、基本情况
消化内科为*区消化内科疾病诊疗中心、天津南开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科室现有高级职称人员5人,中级职称人员7人。开展的胃肠疾病的诊治,特别是早期胃肠癌的诊治、胆管疾病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内镜及超声介导治疗食管癌、食管狭窄、肝癌、肝囊肿、肝脓肿、无创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胃肠功能性疾病及动力障碍性疾病诊治等均为全*及天津市先进水平。
科室率先在天津市开展了无痛胃肠镜诊治技术、胃肠粘膜染色技术、微探头超声引导下早期癌诊治技术及腹膜活检技术。学科的研究方向是: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内镜诊疗消化疾病新技术、微创治疗消化胃肠及肝胆疾病。
学科带头人王东旭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成员,天津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内镜学分会常委北京*区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消化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40余篇,获天津市、重庆市及全*科技进步奖三项。
目前该科承担全*及*区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5部。填补天津市空白科技项目3项。获得全*及天津市科技进步奖3项。科室的服务宗旨是精益求精争创一流,为患者撑起健康的蓝天。
二、技术特色
1.早期胃肠癌的诊治。
2.消化系统疾病的微创诊治。
3.胆管疾病内镜治疗。
4.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
5.内镜及超声介导治疗食管癌、食管狭窄。
6.内镜及超声介导治疗肝癌、肝囊肿、肝脓肿。
7.无创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
8.微探头超声引导下早期癌诊治技术及腹膜活检技术
9.急性阑尾炎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10.消化道狭窄的扩张支架治疗。
11.胃结石的微创治疗。
12.胃肠道粘膜下肿物剥离术。
13.贲门失弛缓内镜微创治疗。
王东旭 消化内科主任 医学博士
专业擅长:消化内窥镜下止血、息肉切除、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及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狭窄的扩张及支架治疗、超声内镜、小肠镜、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
详细介绍
王东旭,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成员,天津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内镜学分会常委,*区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消化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40余篇获天津市、重庆市及全*科技进步奖三项。擅长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诊治、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及阻塞性黄疸的内镜及临床诊治以及内镜下止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套扎及硬化注射治疗,消化道狭窄的扩张及支架治疗,超声内镜、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主编及参编专著6部,先后多次承办国际消化道早癌及天津消化疾病内镜诊治会议,以及消化内镜现场演示会。
更多精彩,等您品读
(点击即可阅读呦)医院新建氧气站工程项目开始招标啦!心脏如果“肥”了,有致命危险!太可怕啦!
你回家路上,发生了这些事······,咋办?
专家预测未来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竟是······,赶快戳进来,小编教你科学防癌!
隆重推荐,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