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T管腔内胆道支架治疗胆道探查术后
胆汁漏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冯渊,杨均均,杨红春,彭勇.经T管腔内胆道支架治疗胆道探查术后胆汁漏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6(6):-.doi:10./-.02047.
导读:
胆汁漏是肝脏外科和胆道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妥善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因感染休克而危及生命。目前治疗胆汁漏的方法较多。①引流管充分引流:一般认为,如果患者引流管引流通畅,胆汁漏的量不大,无胆汁性腹膜炎表现,腹、盆腔胆汁较少,患者无腹腔感染症状,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胆汁漏,甚至可以通过负压吸引治疗胆汁漏。②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目前作为治疗胆汁漏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ERCP经胆总管下段逆行胆管造影,可以帮助明确诊断胆汁漏和胆汁漏的部位。③经鼻胰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ENBD):主要作用是通过胆道引流,从而治疗胆汁漏。该操作的创伤小,恢复可,但对于漏出量较多、漏口较大的患者,ENBD的引流效果不佳,愈合时间长。④经皮肝内胆管穿刺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drainage,PTCD):当ENBD操作失败后,可以再选择PTCD治疗术后胆汁漏,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但可能引起管腔阻塞,引流效果不及ERCP支架置入术。⑤手术治疗:如早期发现且胆汁漏量较大,可以选择早期手术干预,避免加重感染。医院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经T管腔内行胆道支架置入和肝内胆管置入鼻胆管以行胆道引流,从而治疗胆道探查术后胆汁漏。操作方法是,经T管腔内隧道插入导丝至肝门部,向肝门部置入鼻胆管引流;另经T管再置入导丝1根,进入十二指肠,向十二指肠内置入8.5F塑料支架1枚,支架一端置于胆总管内,另一端置于肠腔内,行胆道引流。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并发症较少,有利于基层的广泛推广,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胆道探查术后胆汁漏的方法之一。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