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出现哪些肝胆胰腺表现 [复制链接]

1#
约50%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肝胆胰腺表现,分为4类:第一类与炎症性肠病有共同发病机制,包括PSC、小胆管PSC/胆管周围炎、胆管癌、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PSC重叠综合征、IgG4相关性胆管炎、急慢性特发性胰腺炎等;第二类与炎症性肠病的病理改变平行,包括胆石症、门静脉血栓、肝脓肿;第三类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不良反应相关,包括药物性肝损害、乙型肝炎病毒激活、药物诱导的胰腺炎、肝脾T细胞淋巴瘤;第四类可能与炎症性肠病相关,包括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脂肪肝、肝淀粉样变性、肉芽肿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其中PSC最常见。PSC在UC中的发生率为2.0%?7.5%,而CD为1.4%?3.4%,同时约75%的PSC患者罹患炎症性肠病。PSC是一种慢性胆管炎症,引起肝内外胆管炎性纤维化和硬化性损害,导致胆管阻塞,甚至引起肝衰竭。临床表现为疲乏、瘙痒、黄疸、腹痛及体重下降等。诊断主要依靠ERCP或MRCP,表现为不规则的肝内或肝外胆管狭窄和节段性扩张。PSC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涉及遗传因素、自身抗体及细菌移位等。合并PSC时,炎症性肠病患者更多处于缓解状态,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是合并PSC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发生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及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合并PSC的患者,患者一旦诊断合并PSC,应每年行肠镜检査监测结直肠癌。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了解更多肠道知识,请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