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体解剖学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复制链接]

1#

一、绪论、运动系统

名词解释:骶角、骨髓、椎间孔、胸骨角、颈体角、翼点、蝶鞍、椎间盘、肋弓、骨盆、界线、腹股沟韧带、股三角

●骶角:骶管裂孔两侧为明显的骶角,临床的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为标志

●骨髓:是含有各期发育不等的血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和长骨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红、黄骨髓可相互转化,松质骨内终生保持红骨髓。

●椎间孔:是由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一块椎骨的椎上切迹构成。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的突起,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颈体角:等于股骨颈,头的外下方较细的部分。

●翼点:是位于颅骨颞窝下部较薄弱部位,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构成H形的骨缝。其对应处颅骨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经过,常因外力作用导致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硬膜外血肿形成。

●蝶鞍:垂体窝和鞍背的合称。蝶鞍位于颅中窝正中部、蝶骨体上部;形似马鞍状;包括垂体窝、鞍结节、中床突、交叉前沟、视神经管、前床突、鞍背和后床突等结构。

●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分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髓核;周围部分是环形的纤维软骨层,称纤维环。纤维环后面较薄,故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多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神经根而产生症状,临床_上称为椎间盘脱出。

●肋弓:第八到第十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

●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界线:由骶骨的岬及两侧骶翼、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肌腱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股三角: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内侧缘,长收肌内侧缘围成;由外至内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

1、骨、滑膜关节、骨骼肌的基本结构。

(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

(2)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3)骨骼肌的基本结构:由中间较粗的部分肌腹与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腱两大部分。

2、脊柱和胸廓的组成,计数肋序数和椎骨序数常用的骨性标志。

(1)脊柱的组成:

由33块椎骨(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骨4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2)胸廓的组成:

由12个胸椎,12对肋和一个胸骨借关节、软骨连接而成,胸廓是胸腔壁的骨性基础和支架。

(3)计数肋序数和椎骨序数常用的骨性标志:

颈椎是第七颈椎棘突,腰椎第三椎体横突最长,胸椎一般是肩胛骨下角平第7、8胸椎,肋骨的标志有胸骨角。

3、颅骨、躯干骨及四肢骨中常用的骨性标志

颅部重要骨性标志:

(1)乳突:位于外耳下方,其根部前缘的前内方有茎乳突,面神经由此出颅。乳突深面的后半部为乙状沟。

(2)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下缘转折之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

(3)枕外隆凸:位于枕部向后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4)颧弓:位于眶下缘和枕外隆凸之间连线的同一水平面上,下方一横指处为腮腺管。

4、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上缘,左、右锁骨内侧端之间,与第2胸椎体下缘线平齐。

(2)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结处微向前凸的角,两侧接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可与第4胸椎体下缘平齐。

(3)肋弓:由第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左右肋弓。

(4)骶管裂孔:在骶骨背面正中的下端,左右两骶角之间,为骶管向下的开口,齐脊髓硬膜外腔的终点。

(5)第7颈椎棘突:头向前俯屈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可作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

5、四肢骨的骨性标志

上肢骨性标志有锁骨,肱骨大结节,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茎突,尺神经沟,桡骨茎突。下肢的骨性标志有髂脊,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耻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髌骨,胫骨粗隆,腓骨头,胫骨外踝,腓骨外踝,跟骨结节等。

6、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

(1)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

(2)结构特点:关节囊薄而松驰,囊内有

①内、外侧半月板,内侧呈C形外侧呈0形,能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②前、后交叉韧带,连于股骨和胫骨、分别能限制胫骨向前后移位;

关节囊外有

③关节囊外的韧带发达,尤其是关节前方的髌韧带特别强大;

④关节囊向腔内突出形成滑膜皱襞,向腔外突出形成滑膜囊,能保护关节。

(3)功能:屈伸运动

7、椎骨间的连结结构有哪些

黄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椎间盘

8、下颌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的组成。关节囊内有韧带或关节盘的关节有哪些

下颌关节的组成: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联结构成。

腕关节的组成,=桡腕关节,其关节窝由桡骨下端腕关节面和尺骨下端的关节盘组成,而关节头是由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共同构成。

踝关节的组成,又称距小腿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联结而成。

关节囊内有韧带或关节盘的关节有:颞下颌关节。

9、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

膈的位置:封闭胸廓下口,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

膈的形态结构:圆顶形扁薄的阔肌,其周围为肌质部,起自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行于中心腱。

膈的功能:用来调节体内气压,吸气时膈向下运动,肺部气压下降,体外空气就会经鼻腔进入肺部,呼气时相反。

二、消化系统

名词解释:上消化道、咽峡、胃窦、十二指肠大乳头、麦氏点、齿状线、肝门、肝门管区

●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咽峡:由腭垂~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线。

●胃窦:=幽门部,左侧的幽门窦和右侧的幽门管。

●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的中部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皱襞,它下端的突起称为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距中切牙约75CM。其上1~2CM处,个别人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为副胰管的开口。

●麦氏点:(McBurney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其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的压痛及反跳痛是临床上急慢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

●齿状线:指的是部位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连合处,可见到一条由肛瓣的边缘和肛柱下端连接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状线是胚胎期原始直肠的内胚叶与原始直肠的外胚叶交接的地方,上下组织构造不同。

●肝门:位于肝脏面左右两条纵沟之间的横沟,是肝门静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以及神经、淋巴管出入肝的门户。

●肝门管区:在肝小叶间的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等连同其所在部位的结缔组织合称。

1、牙式的表示方法及牙周组织的组成

牙式的表示:1~8(恒牙)I~V(乳牙)表示牙+表示牙的方位

牙周组织的组成: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2、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和其腺管的开口处

大唾液腺分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

(1)腮腺:位于外耳门的前下方,三角形,分浅深部,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所对的颊粘膜处

(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的深面,开口于舌下阜。

(3)舌下腺:位于舌下襞的深面,开口于舌下襞和舌下阜。

3、食管的长度、各狭窄的位置及距切牙的距离,

食管全长25厘米,第一狭窄位于食管起始部,距上颌中切牙15厘米,第二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厘米,第三狭窄位于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厘米。

4、胃的位置、分部、前后壁的重要毗邻器官。

胃的位置:胃在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分部:贲门部(近贲门附近),胃底(高出贲门部分),胃体(胃底与角切迹之间),幽门部(角切迹与幽门之间)

毗邻器官:前壁:邻近肝、膈肌、腹前壁。

后壁:间隔着网膜囊邻近膈肌、左肾、左肾上腺、横结肠、胰、脾。

5、盲肠和结肠的特征:阑尾的位置及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

盲肠和结肠的特征:都有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阑尾的位置:a位于右髂窝内,b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c末端游离:有盲肠后位、盆位、回肠前位等。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是结肠带。

6、肝的位置、体表投影,肝下面的“H沟结构。

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的体表投影:

一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左上最高点在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交点,右上最高点在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的交点处,

二下界,在右肋区和右肋弓一致,腹上区可达剑突下3到5厘米,七岁以下的儿童可超过右肋弓,但一般不超过两厘米。

H沟结构:有右左纵沟和横沟

左前纵沟:肝圆韧带,左后纵沟:静脉韧带,右前纵沟内有胆囊,右后纵沟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7、胆囊和胰的位置,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汁的产生和贮存部位及其排入十二指肠的途径。

胆囊位于胆囊窝内

胰的位置:位于腹后壁胃的后方(左季肋区和腹上区),相当于L1-L2水平。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的交点处。

胆汁产生于肝(细胞),贮存于胆囊。

8、简述肝小叶的结构

肝小叶(hepaticlobule)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呈多角形,小叶的中央有一条圆形中央静脉的横切面,管壁由内皮细胞构成。

9、比较空肠与回肠的解剖结构特点。

空肠管壁厚,管径较粗大,环形皱襞高而密,血管丰富呈现红色,内部多为孤立淋巴滤泡。回肠管壁薄,管径较细小,环形皱襞低而疏,血管少,呈分粉红色,内多为集合淋巴滤泡。

三、呼吸系统

名词解释:上呼吸道、声门裂、肺门、中间支气管、纵隔、胸膜腔、肋膈隐窝、肺实质、肺小叶、血气屏障、肺根

●上呼吸道:鼻、咽、喉。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处,内有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等通过。

●中间支气管:放射学上介于上、中两个叶支气管之间的右主支气管。

●纵隔:左右纵膈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胸膜腔: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围成的潜在性间隙,完全密闭,左右各一,内有少量浆液,呈负压状态。

●肋膈隐窝:肺下缘以下,肋胸膜与膈胸膜相移行处形成的半环形间隙,是坐位时胸膜腔的最低处。

●肺实质:指肺内各级支气管及其终端的肺泡结构,即与肺内空气接触的腔隙和管壁。

●肺小叶:由直径1mm以下的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pulmonarylobules),是组成肺的结构单位。

●血气屏障:是肺泡毛细血管内血液与肺泡内气体交换时,必须经过肺泡表面液体层、肺泡上皮细胞层、上皮基膜、间质层、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细胞层,这6层结构称为血气屏障。

●肺根:由结缔组织包绕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淋巴管,神经等出入肺门的结构而形成

1、各鼻旁窦的名称、与鼻腔的位置关系及开口处

位于鼻腔周围额骨、蝶骨、上颌骨、筛骨内有含空气的腔总称为鼻旁窦,都开口于鼻腔。

2、肺根的结构及组成肺根的各主要结构排列关系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肺根内主要结构的排列由前向后为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自上而下,左肺根为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右肺根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下叶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肺根的毗邻关系:左、右肺根前方为膈神经和心包膈动、静脉,后方有迷走神经,下方有肺韧带。右肺根前方尚有上腔静脉、部分心包和右心房,后上方有奇静脉勾绕;左肺根上方尚有主动脉弓跨过,后方有胸主动脉。

3、为什么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内?异物进入右内侧基底段支气管内要经过哪些结构。

因为左右支气管的水平角度不同,左支气管较细长,走向近水平,右主支气管较粗,走形较垂直,因此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4、试描述肋膈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与膈胸膜的反折处,是胸膜腔的最低位,当胸腔积液时,常积于此处,故临床上常在此部位进行穿刺抽液。

5、纵系的概念、分区及中纵隔的内容物。

纵隔的概念

(1)概念: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2)界线:前为胸骨,后是脊柱,上为胸廓上口,下是膈,两侧是纵隔胸膜;

位置:胸腔正中略偏左。

(3)纵隔的分区

分部(四分法)/p>

●以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下缘)水平为界分为上、下纵隔。

●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纵隔分部方法有多种)

(4)纵隔内容物

1、上纵隔:a胸腺、b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c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左右膈神经、迷走神经,d气管、e食管、胸导管、左喉返神经。

2、后纵隔、前纵隔:含脂肪;中纵隔:心、心包、出入心的大血管等;后纵隔:迷走经、交感干、食管、主动脉、左右主支气管、胸导管、奇静脉等。

6、简述肺实质(导气部和呼吸部)的组成。

肺实质导气部的组成,叶支气管至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部的组成,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四、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

名词解释:肾门、肾区、肾单位、膀胱三角、精索、子宫附件、滤过膜、排卵、黄体、腹膜腔、小网膜、网膜囊、直肠子宫陷凹、肾蒂

●肾门:是泌尿系统脏器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的出入部位,中部凹陷,是肾窦的开口。

●肾区:肾门的体表投影,为第十二肋与竖脊肌外侧缘成的夹角处,肾盂肾炎患者触压和叩击该区时常可出现疼痛

●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每个肾脏约有一百多万个肾单位。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此区粘膜光滑无皱壁,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处。

●精索是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其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和鞘韧带等,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子宫附件在女性子宫左右两侧的输卵管和卵巢统称之。

●滤过膜:位于肾小体内,是血液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包括有孔上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功能是阻止大分子物质及血细胞通过。

●排卵是成熟的卵子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黄体(corpusluteum)为排卵后由卵泡迅速转变成的富有血管的腺体样结构。

●腹膜腔: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围城的潜在性间隙,完全密闭,左右各一,内有少量浆液重负压状态。

●小网膜是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皱襞分左侧的肝胃韧带和右侧的肝十二指肠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胆总管通过。

●网膜囊: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腹膜间隙,借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的网膜孔通肝肾隐隐窝。

●直肠子宫陷凹: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形成的腹膜间隙,是女性腹膜腔的最低处。

●肾蒂:结缔组织包绕出入肾的结构形成肾蒂

1、肾的位置,男女性骨盆腔内各器官的位置关系。

肾的位置和形态

1、位置:肾位于腹后壁、脊柱的两侧、腹膜外位器官,2、左肾略高于右肾约半椎体。3、左肾上端位于第11胸椎下缘、下端位于第2腰椎下缘、肾门平对第1腰椎。4、第12肋斜过左肾中部和右肾上部。5·小儿肾较成人低。

2、男性尿道的特点(长度、分部、狭窄、弯由)。

男尿道:

长度:约16~22CM。

分部:分为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

临床上将前列腺部、膜部合称为后尿道;

海绵体部称前尿道。膜部周围有尿道括约肌。

狭窄:1尿道内口、2尿道膜部、3尿道

外口,后者为最狭窄处。

(三扩大:X尿道前列腺部、Y尿道球部、Z舟状窝)

弯曲:a耻骨下弯,凹向前上,恒定;b耻骨前弯,凹向后下,可消失。

3、某男性一肾小盏内结石随尿液外排,先后要经过哪些器官及易滞留的部位?

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易滞留部位:输尿管续肾盂处,输尿管越小骨盆上口处,输尿管穿膀胱壁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

4、输卵管的分部及意义。子官的位置、形态及固定结构。

输卵管分部,按其形态可分为二口和四部

二口

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输卵管腹腔口,能通腹膜腔

四部,自内侧向外侧是/p>

输卵管子宫部;

输卵管峡(部):是输卵管结扎的常用部位(结扎后精子不能到达输卵管壶腹部而不能受精,其余(排卵、月经、第二性征发育等)都不受影响);

输卵管壶腹(部):约占2/3,是受精的部位;

输卵管漏斗(部):呈倒置的漏斗形,其游离端的指状突起称为输卵管伞,是手术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子宫的位置,位于盆腔中央,直肠与膀胱之间,呈前倾前屈姿势。

形态分布1、形态:其外形似梨形,约2X4X8CM。2、分部: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子宫颈(又分为阴道部和阴道上部)三部分,子宫峡介于颈与体之间,是剖宫产部位。

剖面结构三口二腔/p>

a二个输卵管子宫口

b子宫口(是子宫朝向阴道的口,未产妇呈光滑圆形,经产妇呈横裂状)

c子宫腔位于子宫底和体内,呈三角形;

d子宫颈管,位于子宫颈内,呈梭形,内有皱襞。

五、脉管学

名词解释:体循环、危险三角、窦房结、心包、心包腔、动脉韧带、颈动脉窦、静脉角、乳糜池。

●体循环:心收缩时,血液从左心室射入主动脉,后再经主动脉的各级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毛细血管间与组织和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气体和营养物质被组织和细胞吸收,并产生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使血液成为变成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较多的静脉血,后通过各级静脉回流,最后汇入,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回流到右心房。该循环有流速快,流域广,流量大,路径长的特点,又称为大循环。其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并将代谢产物运送回心。

●危险三角:位于鼻根至两侧口角之间的区域;此区域内面静脉无静脉瓣,且通颅内的海绵窦,当此区有化脓性炎症时,若处理不当,细菌会沿着面静脉到颅内的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主要由P细胞组成,是心的正常起博点。

●心包是包心脏外面的一层薄膜,心包和心脏壁的中间有浆液,能润滑心肌,使心脏活动时不跟胸腔摩擦而受伤。可分为浆膜心包和纤维心包。

●心包腔是浆膜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的根部相互移行,两层之间的潜在性腔隙称心包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

●颈动脉窦位于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壁内有压力感受器,能感受血压的变化。

●静脉角是同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之间向外上的夹角,是左右淋巴导管注入的部位。

●乳糜池位于第一腰椎体前方,为胸导管起始处的膨大处,由一条肠干与左右腰干汇合而成。

1、大、小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血液由心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再返回心,周而复始,形成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这两个循环是同步进行的。

(1)体循环(大循环)途径:左心室收缩时,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注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把动脉血带来的营养物质、激素和氧送给组织细胞,同时带走其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此时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再经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这个循环途径称体循环。

体循环的特点:是行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营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2)肺循环(小循环)途径:由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注入肺动脉,经肺动脉的各级分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这个循环途径称肺循环。

肺循环的特点:是行程短,只流向肺,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转运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同时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3~4分钟,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4~5分钟,半数以上的人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10分钟,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毁掉,也会毁掉绝大部分。临床上的体外循环方法就是在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保持病人周身血液不停地流动。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病人,紧急采用的心脏按摩(又称心脏挤压)等方法也是为了代替心脏自动节律性活动以达到维持循环和促使心脏恢复节律性跳动的目的。

2、心的位置和心尖的体表投影

●心位于中纵隔内,2/3位于正中线的左侧,1/3位于右侧

●心尖朝左前下方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内、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心尖搏动处)

3、心各腔入口、出口,左右心室内各瓣膜的名称、位置及其功能

心瓣膜功能,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防止血液从心室倒流入心房。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防止血液从动脉倒流入心室。

4、全身常用的压迫止血点,测血压及切脉常用的血管及其位置

常用的压迫止血点/p>

1·面动脉,咬肌前缘和下颌骨下缘交界处

2·颞浅动脉,在耳层前方

3·肱动脉,在臂中部肱二头肌的内侧

4·指掌侧固有动脉,在指根部掌面两侧

5·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的下方。

6·足背动脉:在内外踝连线的中点。

测血压的听诊部位,肱动脉:在肘关节稍上方,肱二头肌腱的内侧

测脉搏处,桡动脉:在腕关节稍上方,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

5、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在何处进行动脉插管最方便?逆行动脉插管到肝要经过哪些血管?

肝癌介入治疗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

以股动脉逆行插管到肝进行介入治疗(肝癌)的途径,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及其左/右支→肝

6、肝门静脉的合成、收集范围:当门静脉高压时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呕血和便血?

●位置与合成: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合成,向上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在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的后方至肝门入肝。

●主要属支:还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右静脉、附脐静脉、胆囊静脉等。

●收集范围:腹腔内不成对器官(除肝外)及直肠上部的静脉血。

7、当门静脉高压时,病人会出现呕血和便血的原因是

a肝门静脉及其属支内没有瓣膜,门静脉高压时血液或逆流,

b门静脉通过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与上下腔静脉建立侧支吻合,

c门静脉高压时建立经吻合处侧支循环,吻合处血流增多引起静脉丛(网)曲张

d若曲张的食管静脉丛因硬物划破则出现呕血、黑便;曲张的直肠静脉丛破裂引起便血(b和c可用侧支循环途径表示)

8、脾的位置,胸导管的合成、收集的属支及汇入部位。

胸导管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注入左静脉角,在注入之前还接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

●脾的位置:是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季肋区,腋中线后方9~11肋之间,长轴平第10肋,正常情况下左肋弓下不能触及。

9、心传导系包括哪些结构?

窦房结-房室束-房室结-浦肯野纤维网

六、感觉器官、神经系统

名词解释:角膜、视神经盘,灰质、马尾、脑干、小脑扁桃体、上下运动神经元、硬脊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神经核、纤维束、内囊、第四脑室

●角膜:占前1/6,无色透明,无血管,有折光功能,有神经末梢。

●视神经乳头等于视神经盘,位于视网膜后部中央偏鼻侧的一个白色盘状隆起,此处无感光细胞,又称生理盲点。

●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以及树突的集聚部位,在新鲜标本中呈灰暗色。

●马尾在第一腰椎的椎管内,是腰,骶,尾部的神经根总称。

●脑干(brainstem)位于大脑下方,是脊髓和间脑之间,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较小部分,呈不规则的柱状形。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

●小脑扁桃体是位于小脑半球下部近小脑蚓的两侧隆起,其下方邻枕骨大孔,前方临近延髓,颅内压突然增高时可压迫延髓,可影响生命。

●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为皮质脊髓束;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直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

●硬脊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骨膜之间的间隙,内有脊神经根、淋巴管、静脉丛等,内呈负压。可用于麻醉。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和软膜之间的腔隙,内有脑脊液和脑、脊神经根。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称神经核。

●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起止和行程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称为纤维束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内含上行的感觉纤维束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束组成。在大脑两半球的水平切面上,双侧内囊略呈“><”形。分为三部分,在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称为内囊前肢,有额桥束和丘脑前幅射通过。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为内囊后肢,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顶枕颞桥束,听辐射和视辐射通过。前后肢相交处有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室底为菱形窝。第四脑室向上与中脑水管相通,下通脊髓中央管,其背侧和两侧分别借一个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一对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1、脑干各部分别连有哪些脑神经根?各脑神经的纤维性质如何?

脑神经共十二对,按名称与顺序依次为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前庭蜗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第一对--嗅神经为感觉神经,是由鼻腔嗅部粘膜的嗅神经细胞的中央突集合而成。

第二对--视神经为感觉神经,由眼视网膜的神经细胞突起集合而成。

第三对--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分部到眼肌。

第四对--滑车神经为运动神经,分布到眼肌。

第五对--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有三个大分支:眼神经(只含有感觉神经纤维)分布到眼睑,额部皮肤和鼻腔等处。上颌神经(只含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神经纤维)分布到咀嚼肌、面颊的皮肤,口腔底粘膜、舌粘膜、下齿槽、颏部和下唇皮肤。

第六对--外展神经为运动神经,分布到眼肌。

第七对--面神经为混合神经,主要大支有:上颊支分布到上唇,颊和鼻侧的肌肉。下颊分布于下唇和颊部肌肉。

第八对--前庭耳蜗神经是感觉神经,分布到耳。

第九对--舌咽神经为混合神经,分为咽支和舌支,分布到咽和舌。

第十对--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除含有躯体神经外,主要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

第十一对--副神经为运动神经,分布于咽、喉、斜方肌和胸头肌。

第十二对--舌下神经为运动神经,分布到舌的肌肉。

2、临床上宜在何处进行腰穿?为什么?如何在体表确定其位置?

腰椎穿刺部位是以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两侧髂嵴连线和脊棘线交点为第3腰椎间隙)进行穿刺。取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免疫学、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测定脑脊液压力,也可向其中注入药物进行治疗。

3、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分析左侧内囊损伤可能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内囊的位置,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分部:●前肢(脚):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后肢(脚):丘脑和豆状核之间。

●膝:前、后脚相接之处。

一侧内囊受损,可出现“三偏综合征”/p>

●如左侧内囊出血引起:①偏瘫: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损伤右侧上、下肢肌运动障碍(肌肉瘫痪)右侧颏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右侧下部面肌瘫痪(右眼不能闭、右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歪向左侧等);②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皮质束损伤右侧半身浅、深感觉障碍;③偏盲:视辐射损伤双眼右侧视野消失。

4、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脑脊液的产生:由各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循环途径是:左、右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隙枕大池、脑桥小脑角池→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

●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震荡、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若脑脊液循环途径发生阻塞,可导致脑积水和颅内压升高,使脑组织受压移位,甚至形成脑疝而危及生命。

5、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和意义

大脑动脉环(WillisCircle):(1)位置: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

(2)构成: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3)意义:是沟通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桥梁,当某主干血液供应中断时,对保证脑的血液供应有重要意义。

6、简述房水的产生、循环的途径及其功能。

房水由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其排出途径如下:睫状突上皮产生—后房—经瞳孔—前房—前房角—巩膜静脉窦—眼睛脉

7、光线需经过哪些结构才能成像于视网膜上

角膜—前房水—瞳孔—后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8、简述声波的传导途径

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锤骨,砧骨,镫骨)--内耳道--耳蜗—听觉感受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