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食疗白癜风腹部影像学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腹部X线检查(普通X线检查、钡剂造影)、超声、CT、MRI等,是精准诊断各种腹部疾病的“眼睛”和指向。
第四节腹部MRI检查
与CT成像原理不同,磁共振(MRI)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脉冲成像的检查。与CT检查比较,磁共振检查的优点是没有电离辐射,多方位成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斜面),解剖结构细节显示较好,对组织结构的细微病理变化更敏感,信号强度可以确定组织的类型(如脂肪,血液和水),组织对比优于CT。但CT对腹部和盆腔也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解剖图像,价格较MRI低;CT检查在几分钟内完成,MRI则需30-60分钟;CT在显示钙化方面优于MRI。因此,一般将CT作为首选检查手段,MRI则用于帮助CT所显示的病变的性质,特别适用于腹部实质性脏器(如肝脏、胰腺、肾脏等)病变性质的判断。此外,MRI显示胆管、胰管梗阻性病变时优于CT和B超。
1
腹部MR图像识别要点
磁共振图象看上去与CT图像非常相像,彼此都是断面像,以由黑至白之间不同深浅度的“灰阶”为对比,显示各组织结构的影像。但MRI图像和CT图像的成像原理大不相同。CT是利用X线穿过物体而得出不同衰减获得人体信息成像;而MRI图像基本上是代表组织器官的氢质子的分布,以及这些氢质子在磁共振过程中弛豫特性的反映。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自旋-回波序列(SE序列)。通过改变序列中的TR(射频重复时间)和TE(回波时间)两个参数,可分别获得质子密度β、T1和T2的加权图像,三种不同成像参数的加权图像,分别代表了组织的三种不同的磁共振特性,借以分辨正常组织并识别病变。读片时应了解以下MRI图像的特点:
(1)MRI的信号强度:与CT和X线平片所用的密度不同,MRI的信号强度表示某种组织所产生信号的亮度。亮(白)的组织为高信号,而暗的组织为低信号,两者之间为等信号。信号强度常用于判断病变组织信号与其周围结构信号间的关系(如一个肿块较周围组织为高信号)。
(2)MRI的T1和T2及其加权像?T1和T2是组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接受一系列脉冲后的物理变化特性,不同组织有不同的T1和T2,它取决于组织内氢质子对磁场施加的射频脉冲的反应。通过设定MRI的成像参数(TR和TE),可以做出分别代表组织纵向弛豫时间的T1或横向弛豫时间的T2特性的图像(即T1加权像或T2加权像)。了解水和脂肪的信号特征有助于区分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特别是在图像没有显示特征性的TE和TR值时更有价值。观察液体结构如脑室、膀胱或脑脊液,若液体是亮的,很可能为T2加权像,若液体是暗的,则可能为T1加权像。若液体是亮的,而其他结构不像是T2加权像,且TR和TE均短,则可能不是常用的自旋回波而是梯度回波图像(成像时间短)。其他还有应用脂肪抑制技术的。增强主要在用在T1加权像。
T1WI观察重点:①实质脏器和病灶在同反相位有无信号差别?反相位是产生了化学位移伪影,图像上有勾边表现;正相位图像上无勾边,即无化学位移伪影。②胆管内低信号灶的范围在同反相位上有无差别?③实质脏器内有无低信号占位?④胆系内有无高信号结石?⑤腹部有无高信号病灶?⑥病灶内有无高信号?等。
T2WI观察重点:①实质脏器内有无高信号病灶?②轴位低信号病灶在冠状位上的信号?③胆系内有无低信号病灶?④血管的流空情况?⑤肝脾间的信号对比?⑥冠状位重点观察胆道系统。
(3)了解正常组织信号特征,以便识别病变信号:如表1所示,皮下脂肪在T1WI、T2WI和质子密度像上均呈高信号;空气呈低信号;肌肉呈中等偏低信号。液体,如胆囊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等。病变时则局部强度发生改变,血肿则依出血时间的长短而呈现强度不同的信号;囊肿信号特征亦取决于囊内容物;肿瘤绝大多数为长T1长T2,脂肪瘤、黑色素瘤例外。
表1.腹部组织器官的MRI正常信号特点
目前,腹部的MRI检查大部分应用于腹腔内实质性脏器。不同的器官扫描序列亦不甚相同,随着造影增强技术的不断的开展,将会继续提高对腹部脏器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
2
上腹部MR正常表现及图像阅读
目前,腹部的MRI检查大部分应用于上腹部实质性脏器。不同的器官扫描序列亦不甚相同。
(一)上腹部MR正常表现与读片要点
1.上腹部MR正常表现
1)T1WI上肝脏信号高于脾脏,T2WI上则相反。
2)门静脉等大血管一般无信号。
3)胆管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肝内部分血管T2WI亦呈高信号。
4)胆汁信号取决于其浓度。
5)胰腺信号与肝脏相似,在抑脂T1WI上显示清楚。
6)动态增强表现与CT一致。
2.读片时应注意观察以下要点/p>
1)肝脏与胆囊:观察肝脏大小,形体,信号改变,肝脏各叶比例及肝裂改变,肝门结构及肝内血管,肝内外胆管改变。肝内有无病变,其信号及强化程度,类型和方式。胆囊大小,形态,信号及胆囊壁改变和增强后表现。肝周结构包括血管和淋巴结的改变;
2)胰腺与胆道:观察胰腺大小,形态,边缘,位置改变。胰管是否显示,增粗,胆总管表现。胰腺有无病变及其信号强化表现。胰周脂肪改变,渗出,积液,胰周血管改变,增强后表现,胰周淋巴结改变/p>
3)同时注意片内所示其余结构有无异常。
(二)常见肝脏疾病的MRI表现和评价
常用于B超和CT检查鉴别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如肝硬化再生性节型增生结节、早期小肝癌等。MR平扫T1WI主要用于显示器官解剖结构,而T2WI主要用于观察病理变化。MR平扫对大多数肝脏疾病可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增强扫描可使正常肝组织与病变之间的信号形成差别。
正常肝脏的MRI表现:肝实质:(1)信号均匀;(2)T1WI像肝为中等信号略高于脾、T2WI像肝的信号明显低于脾;2.门静脉主支及肝静脉主干因流空效应而呈低信号;3.肝动脉、肝内胆管不显示;4.肝裂因含有脂肪T1WI像、T2WI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肝实质均匀增强,肝血管增强明显,肝内胆管无增强
1.肝硬化MRI表现
MRI诊断早期肝硬化较为困难,一般认为门脉周围间隙增宽是一个较为可靠的征象,随着疾病的进展,肝表面逐渐呈现结节状,肝实质信号不均,肝右叶和左叶内侧段逐渐萎缩,尾状叶和左外叶代偿性肥大,肝裂增宽和肝门区扩大。在传统的SE扫描序列上,T1WI肝实质的信号改变不明显,T2WI则由于细胞损伤,脂肪变性和铁沉积等并发疾病引起肝脏的信号不均,具体表现为(1)弥漫分布的低信号小结节影,即肝硬化再生结节。结节内含铁血*素沉着,引起的顺磁性效应对T2弛豫时间的缩短较为明显;
(2)门管区增宽,纤维组织增生及脂肪沉积,表现为伴随门脉分支走行的细线状高信号影,分隔再生结节。
(3)部分结节增大,信号与再生结节不同,即所谓的发育不良结节,T1WI可为高信号,T2WI信号降低或呈等信号;
(4)合并有活动性的灶性肝细胞坏死区,在T2W1呈斑片状的高信号。萎缩的肝脏与腹膜之间的空隙常有脂肪填充,在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如合并有腹水,则于肝表面形成弧形的长T1长T2信号。MR在显示门静脉与体循环之间的侧支循环血管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典型部位的侧支循环血管表现为迂曲扩张或集合成团的管状血管流空信号。
对于肝硬化,MR的主要优势是鉴别肝硬化结节和肝癌结节方面更有价值,首先二者的信号有显著差别,例如,肝癌结节在核磁共振的T1WI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而在T2WI加权像上表现为稍高信号;而硬化结节则相反,T1WI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而在T2WI加权像上表现为稍低信号。再者,也可通过增强扫描也可以把硬化结节和肝癌结节鉴别开。
在阅片时,要注意观察对肝硬化及肝硬化结节和其他并发症的MRI征象。为此,要注意观察肝脏整体形态,脾脏,门脉的变化,特别是结节性病灶的信号特点及增强后表现的观察非常重要,是鉴别是否癌变的重要依据。
2.肝细胞癌MRI表现
肝癌形状多样,可以是单个结节,也可以是多个病灶,可以是浸润性病变,也可以是带有包膜的病灶。应注意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信号特点,肝内有无转移,有无血管侵袭,病变的强化特点等。
典型的巨块型肝癌MRI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表现为稍高信号巨大肿块影,边界较轻,可有假包膜,增强扫描呈现“快进快出增强”特征,即动脉期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静脉期较周围肝实质信号低,常伴有门静脉侵袭。磁共振发现肝癌组织门静脉侵袭具有优势,子灶,门脉侵袭,多血供等特点都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另外,肝癌多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应注意肝硬化的肝、脾及腹腔相关改变。
3.肝转移癌MRI表现
MRI是发现肝转移癌最为有效和最为敏感的检查方法。不仅能发现转移癌的大小、数目和形态的变化,而且能区分转移瘤内的坏死、囊变、出血、脂肪浸润、纤维化及钙化等改变。
绝大多数转移瘤MR平扫表现为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中心坏死区呈小圆形或泪原形的明显高信号,周围常伴有水肿长T1长T2信号,形成典型的牛眼征。增强扫描时病灶由不同的原发肿瘤而显现实质均匀或不均匀环行强化,
应注意观察病变的数量,位置和分布,形态,大小,信号特点,病变的强化特点等。病灶多发,牛眼征,环行强化等典型特征的描述对诊断有意义。当影象特点符合转移癌表现时,注意寻找可能的原发灶。应注意与多发脓肿的鉴别,单发病灶注意与肝癌鉴别;并注意观察有无腹腔淋巴结增大。
4.肝血管瘤MRI表现
MR上血管瘤的特点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多呈分叶状或类圆形;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与脑脊液相似,称为灯泡征。增强扫描诊断的特异性升高。与CT上的碘造影剂相似,小血管瘤动脉期可即刻明显强化,大血管瘤动脉期多呈现周边结节状强化,随时间延迟逐渐向病变内强化,延迟扫描病变强化程度多等于或高于肝实质。大血管瘤可伴有动静脉瘘征象,
注意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信号特点,有无血管改变,病变的信号特点和强化特点尤其是具有特征性,较大病变主要观察有无侵袭征象,注意与血管肉瘤鉴别。
5.肝脓肿
肝脓肿MRI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病灶,信号多不均匀,T1WI呈低信号,T2WI星高信号,可有分隔,呈房状。20%--30%的脓肿可见气体,呈无信号区,增强扫描90%的病灶可见明显的脓肿壁强化,约20%的病灶在T1WI上,强化的脓肿壁周边可见低信号晕环,这是由于周围水肿所导致,形成所谓的双靶征。同一肝段内可见多个脓肿灶提示为胆源性脓肿,称为集簇征。
诊断相对困难的脓肿是早期阶段和那些病情较轻、临床表现不明显的慢性脓肿,需要与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相鉴别。后二者是实体瘤,即使有中央不规则坏死,范围相对较小,周围无水肿,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动态增强时通常表现为早期强化,迅速消退的表现;转移性肝癌常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轻度强化,此外肝硬化的背景及原发肿瘤的病史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为了达到对肝脓肿的正确诊断并和其他疾病鉴别,应注意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信号特点,炎症病变所在肝段经常存在反应性灌注增强的特点。不典型病变注意观察有无侵袭及转移征象,与肝癌或转移癌鉴别。
(三)常见胆道疾病的MRI表现和评价
胆道系统像一棵树,肝内胆管是树枝,左右肝管是主干枝,肝总管和胆总管是树干,胆囊像一个果实长在树干上。在肝内,胆管、门静脉和肝动脉三者相伴而行。肝内胆管分支直径不超过3mm,左右肝管在肝门汇合形成肝总管,肝总管直径3~6mm。长20~30mm和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汇合点的变异较大,胆总管的直径大约8mm。胆总管进入胰组织或在胰后进入十二指肠,在十二指肠壁内与胰管合并形成壶状扩大的入口叫做Vater氏壶腹。
MRI轴位面上肝总管表现为肝门处环形血管流空影,而胆总管的环形血管流空影则出现在胰头或钩突处。胆囊位于肝脏下面,肝右叶与方叶之间的胆囊窝内,轴位像上呈卵圆或圆形横径在2.5~3.5cm,4.5cm为增大,厚度为1~2mm,3mm为增厚。
胆道MRI薄层扫描有助于了解胆囊内细微结构,MRI还能够发现CT不易发现的等密度结石。对胆道系统肿瘤的评价,MRI与CT相类似.但MRCP对了解胰管梗阻、胆道与胰管狭窄、无创性显示胆管树全貌等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一种利用水成像原理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可清楚显示含有液体的胆管和胰管全貌,对胆、胰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具有很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适用于:①是诊断胰腺分裂等先大性胰管变异的首选方法。②ERCP失败、胆肠吻合术后、胃毕II式术后、急性胰腺炎、年老、幼儿、体弱者的胰胆管检查。
1.肝内胆管结石
系指左右肝管汇合区及其以近胆管分支内的结石,常多发,形状不规则,有时呈泥沙样,可呈弥漫型,区域型及散在分布,左叶较右叶略多见。受累胆管呈囊状或柱状扩张,结石累及的局部往往有胆管狭窄。
肝内胆管结石在MRI检查的T1WI及T2WI像上表现为扩张的胆管内极低信号的结石影,但有时显示不如CT,但MRCP的应用使肝内胆管结石的显示率有所提高,表现为扩张胆管内极低信号影,胆汁为高信号,相应的胆管狭窄也可较清楚显示,但要注意不要将门静脉的流空信号误诊为结石,注意观察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当患者有胆道手术史时,尤其是胆肠吻合术,注意与气体的低信号鉴别。
2.肝外胆管结石
常规MRI扫描可可显示胆道系统内低信号强度的结石影。MRCP在胆总管结石的检查方面,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
阅片时应注意观察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胆总管末端梗阻要注意观察病变信号特点,胆管壁形态及胰管变化,注意与壶腹周围肿瘤鉴别,增强扫描结石不强化而肿瘤强化。
3.胆囊癌
胆囊癌的MRI表现与CT类同,肿瘤在T1加权象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边缘不规则,T2加权象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弥漫浸润型,在各序列常不能显示正常胆囊形态并与受累的邻接肝组织无分界,还可提供肿瘤组织沿胆系蔓延或由胆管癌栓所导致肝内,外胆管扩张等表现。
阅片中除应观察肝脏及胆囊的一般表现外,尤其注意观察描述胆囊癌的典型表现:胆囊壁不匀称性增厚,胆囊腔内软组织肿块,胆囊壁消失或显示不佳,胆囊癌主要侵袭肝左叶,注意与肝左叶肝癌侵犯胆囊鉴别,后者与胆囊的关系压迫甚于侵犯,与胆囊壁常分界清晰,另外还要注意观察胆管有无受侵情况。
4.胆管癌
常规MRI显示肝门部胆管癌的敏感性与CT相似,MRCP能清晰地显示胆道狭窄的部位,程度和扩张的肝内胆管,与MRI相结合能更确切地判断阻塞的部位和原因。在T1WI上胆管癌的肿块信号比肝实质相对低,T2WI上分化较好的腺癌表现为比肝实质信号高的肿块,而硬腺癌含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具有较短的T2弛豫时间,则表现为比肝实质信号略高的肿块影。MRI可清楚显示肝内胆管的扩张范围和程度,以及肿块周围侵犯的范围。
阅片时,除注意观察一般横断面图象外,应特别注意MRCP的图象,MRCP可清楚显示胆管癌狭窄部位的形态,及近端扩张情况;注意观察狭窄段典型良恶性的征象,常规图象可显示胆管壁周围异常信号病变,增强扫描病变可更好显示。另外,需要注意与局部炎症狭窄及结石梗阻鉴别。
5.胆道梗阻、梗阻性*疸的MRI诊断
胆道梗阻分为肝内和肝外梗阻两类。MRI可了解是否肝外梗阻性*疸、明确梗阻平面、鉴别良恶性梗阻、病因学诊断(表5—3)。
胆管扩张的判断:①肝内胆管直径达5mm为轻度扩张、6—8mm为中度扩张、9mm以上为重度扩张;②肝内左右肝管直径大于4mm,或其直径与伴随的门脉内径相似时,或肝外周部的胆管可以显示时,均可诊断肝内左右胆管扩张;③正常肝外胆管直径≤6mm,肝外胆管直径大于10mm,或直径等于或大于与其平行的门脉内径时.可以有肝外胆管扩张。
表5-3不同胆道梗阻的MRI表现
(三)胰腺MRI检查
正常胰腺MRI的形态结构特征与CT表现相同。
?胰腺实质在T1W1和T2WI呈均匀较低信号,与肝类似
?脾静脉无信后勾画胰腺背侧缘;
?腹膜后脂肪高信号,勾画胰腺前缘。
在胰腺疾病诊断方面,CT检查与MRI的价值基本相同,MRI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鉴别胰腺内的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区分囊性病变等。
1.急性胰腺炎
MRI诊断急性胰腺炎主要取决于胰腺炎程度:
(1)急性间质性胰腺炎的MRI表现:胰腺体积增大,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且信号明显不均匀,胰腺边缘明显模糊;在T2WI抑脂上胰周可见条状或片状异常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见胰腺实质不均匀强化.
(2)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MRI表现:
1)胰腺体积明显增大,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在T2WI抑脂上可明确胰渗出液的范围,而出血和血性液体在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较高信号。
2)动态增强扫描对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判断胰腺坏死的范围和程度,是非常有帮助的,胰腺坏死的区域没有强化改变,而表现为低信号区。
3)MRI对于胰腺炎的并发症如假性囊肿,胰腺出血,脓肿形成的定位和大小形态的判断也优于CT。出血在TIWI脂肪抑制像表现为高信号影,其显示率较CT为优。假性囊肿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影,如为复杂性囊肿,即合并出血,感染及坏死物质形成,则表现为不均匀的混合信号影。
阅片时,除了注意的胰腺周围的解剖关系改变外,还要注意观察描述胰腺形态的改变和胰周的渗液范围,这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病变严重者注意胰腺的坏死和出血改变以及周围血管改变,增强扫描可更好显示病变情况并有利于与肿瘤鉴别。
2.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主要依据胰腺的形态,信号改变以及胰管扩张,钙化或结石,假性囊肿形成等表现做出诊断。MRI的主要征象是:
(1)胰腺增大、缩小或正常。
(2)胰腺组织的信号强度正常或局限性降低;1cm以上的钙化呈黑色低信号;1-2cm大小的假囊肿在T1-WI上呈圆形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在增强图像上假性囊肿清楚显示,表现为无强化的低信号区。
(3)主胰管可见不同程度扩张。与超声和CT比较,MRCP可以更为清楚地显示胰管串珠样扩张,胰管结石表现为充盈缺损。(图6)慢性胰腺炎无创影像学诊断技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超声扫描基本上已经过时,多层CT(MDCT)、MRI、MRCP均可以提供主胰管的良好影像,但未必能像ERCP那样显示出侧分支变化。超声内镜(EUS)可以确定实质的导管变化,但是它取决于检查者的能力与经验,而且往往带来相关疾病的过度诊断。
3.胰腺癌
胰腺癌的MRI表现分为直接和间接征象两大类。
(1)直接征象:①轮廓不规则的肿块,与正常胰腺分界不清。肿块在T1-WI脂肪抑制上为低信号,而正常胰腺组织为高信号;T2-WI上可表现为不均匀性高信号。②由于胰腺癌为少血管肿瘤,动态增强早期癌肿强化不明显,而正常胰腺组织强化。
(2)间接征象:①胰头癌引起的胆管和胰管扩张构成“双管征”、继发囊肿、癌肿侵犯周围血管以及淋巴结和肝脏转移。②MRCP是胰头段胆总管成角、狭窄、中断,同时伴有病变段以上胆系扩张和胰管扩张。
综上,胰腺癌主要依据胰腺肿瘤的信号,增强特点以及继发胰管扩张等表现作出诊断,血管侵袭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增强扫描有助于胰腺癌诊断,注意观察肿瘤强化特点,血管改变等。当存在胆道低位梗阻时,应注意胰头部肿瘤的可能性,对于腹膜后广泛大量淋巴结肿大的需要注意与淋巴瘤鉴别。
上一期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腹部CT检查技术优势是什么?CT读片要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T的技术优势:是具有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可直接显示普通X线检查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必要时还可以加做增强扫描,使图像更为清晰。因而对病灶定位和定性准确,可以为临床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资料等优势。
(2)CT读片要点是:①按扫描层次和先平扫后增强扫描的次序进行观察。通过对比、分析和综合做出受检部位的正常结构和病变的定位和定性的判断。②重视密度改变以所在器官密度为准,将病变分为低密度、高密度和等密度三类。根据增强后CT值的改变可推断病变的性质。③调节适当的灰黑度通过窗位和窗宽的调节,将几种组织和病变显示清楚。④注意识别伪影,包括患者扫描期间移动位置及生理运动造成伪影等。
2.简述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典型CT表现
参考答案:
(1)原发性肝癌在CT平扫时肝表面的不规则隆起,肿瘤内镶嵌样表现以及肿瘤周围低密度环形是肝癌较特异的表现。增强后肝癌呈不均匀强化,边缘不光整,欠清晰,大的肝癌形态不规则,CT增强扫描普遍表现为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特点。由于肝癌恶性程度较高,常侵袭门静脉形成门脉瘤栓。
(2)转移性肝癌肝脏的形态学改变多不明显,大多数无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多在平扫时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大多表现为低密度,多在低密度病变内存在更低密度区域,从而显示为同心圆状或等高线状双重轮廓为其特征(“牛眼征”),边界多为模糊不清。转移瘤通常不伴有门静脉瘤栓,一般也无假包膜征象。增强后肿瘤实质期多表现为典型的环行边缘强化或靶征,有时可见到腹腔脏器的转移灶如胰腺、脾脏转移灶,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3.简述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
参考答案:
肝脓肿典型的征象为靶征或双靶征。靶征或双靶征是除了水肿带外,脓肿壁有两层构成,外层以纤维肉芽组织,强化最明显,内层由炎性坏死组织构成,通常无明显强化,但密度一般高于脓液。较大的脓肿有时呈现多房性或呈现蜂窝状的低密度区,增强后特点为边缘及其中的房隔有明显的强化,有时产生所谓的蔟状征或花瓣征。
4.简述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要点
参考答案:
急性胰腺炎CT诊断要点是:①胰腺体积增大和(或)密度变化:轻型单纯水肿型仅仅是胰腺体积增大而胰腺密度(CT值)可以正常或稍偏低,增强后呈均匀性强化。在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则整个胰腺显示密度不均匀,如果合并出血则能见到血性CT值增高的密度。②胰周改变:胰腺周围脂肪内出现模糊条网状密度影,或出现胰腺周围液体的渗出,肾旁筋膜增厚,降结肠后方积液。③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时会并发胰腺的蜂窝组织炎、脓肿,亚急性期会有假性囊肿形成。
5.简述慢性胰腺炎CT表现
参考答案:
慢性胰腺炎CT可表现为①胰腺大小可以正常、肿大或缩小,这取决于纤维化和萎缩及炎症的程度;②胰腺钙化和胰管扩张两者的显示对慢性胰腺炎诊断是具有特征的征象。
往期回顾
安徽省消化质控平台线上学习-开篇及学习目录
第一章消化内科门诊临床思维与基本技能(1)
第一章消化内科门诊临床思维与基本技能(2)
第二章消化系统实验室检查(1)
第二章消化系统实验室检查(2)
第二章消化系统实验室检查(3)
第二章消化系统实验室检查(4)
第三章腹部影像学检查方法(1)
第三章腹部影像学检查方法(2)
第三章腹部影像学检查方法(3)
第三章腹部影像学检查方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