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我院也迎来了建院七十周年!七十载,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回忆;七十年,有太多太多的历史可以叙说。知史鉴今,为庆祝建院七十周年,营造浓厚文化宣传氛围,立足疫情防控少聚集要求,本着铭记历史、凝心聚力、简约安全、全员参与的原则,医院将从即日起,用一两个月时间,通过开展“抚今追昔忆创业”(老同志访谈)、“创新求进展风采”(集体和个人专题宣传)、“笔端有声写情怀”(院庆征文)、“院史留铭添自信”(更新院史陈列)、“岁月无声留印记”(印制画册)、“光影变换向未来”(拍摄专题片)六项院庆文化宣传主题活动,带动和鼓舞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追忆红色历史、赓续优良传统,缅怀前贤功绩、铭记办院宗旨,弘扬改革精神、卯足发展干劲,进一步凝聚和弘扬医院精神,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积极力量!
创新求进展风采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肝胆胰脾外科——
破译生命密码的肝胆“匠人”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年,“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形容“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今年5月,吴孟超院士走了,但他的精神薪火相传。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有这样一群肝胆“匠人”,他们从年开始,就在肝脏这块方寸之地破译着生命密码,并应用隐藏在现代高科技下的“手术刀”,开启了肝胆胰脾手术的“微创”之门。在历经22年的发展历程中,肝胆胰脾外科从宝鸡地区成立最早的专业科室,成长为我市规模的以肝、胆、胰、脾疾病及微创外科为主的专业科室,是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陕西省肝脾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陕西省肝胆外科快速康复示范病房、陕西省肝癌诊治联盟单位,其先进的微创外科理念和娴熟的微创操作技术获得了同行的赞誉、患者的认可。
小“钥匙孔”里的决战在腹部打数个“钥匙孔”般的小洞,然后借助腹腔镜巧妙腾挪,就能切除肝血管瘤。这个“钥匙孔”里的奇妙操作就是肝胆胰脾外科近期开展的一例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术,让患者及家属大开眼界。
30岁的张某是甘肃人,因上腹医院就诊,查出了肝血管瘤,医院建议其做开腹手术,但术后留下的刀疤是张某的一道心坎。张某上网搜寻医院时,医院有微创技术,不需要开膛破腹,在腹部打几个“钥匙孔”小眼就可以做手术。在家人的陪同下,张某来到宝鸡。“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在于,在腹部打几个小孔,就可以切除肿瘤,创伤小,恢复也快……”听完肝胆胰脾外科医生的一席话,张某心里踏实了。住院后,科室立即为其制定手术方案,9月14日,一场小“钥匙孔”里的决战开始了。3个小时后,10公分的肝肿瘤被成功切除。出院时,张某激动地说:“没想到在肚子上打几个小孔就能做手术,真的是小创新解决大问题,你们的技术真牛!”
肝脏是人体的实质脏器,其血运丰富、结构复杂,手术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危及病人生命。这项手术的成功实施,是对科室腹腔镜微创技术日益发展的一个印证。近年来,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不断追求腹腔镜技术的精益求精,积极拓宽技术领域,向疑难复杂领域发起进攻。目前,已能熟练开展肝肿瘤切除、胰腺肿瘤切除、巨大脾脏切除、门脉高压断流术、腹膜后肿瘤切除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
采访中,笔者看到,肝胆胰脾外科病房医办室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台腹腔镜教学模具,这是肝胆胰脾外科医生每天必做的功课。为了提升技术水平,钢和朱海林两位主任除了每天组织集中教具学习外,还绞尽脑汁为医生学习“找路子”,外出进修学习、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邀请专家带教指导等,让每位医生都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独行快,众行远,这正是科室技术突飞猛进的奥妙所在。
生命奇迹频频上演初秋的夜,少了几分喧嚣,多了些许静谧。8月15日21时10分,一阵急促的电话打破了宁静的空气。“7岁男童从自行车上摔下,导致肝破裂,腹腔大量积血,需紧急转至医院手术救治……”时间就是生命,一挂断电话,肝胆胰脾外科就迅速安排术前准备。
21时38分,肝胆胰脾外科接收到淘淘时,发现其已处于休克状态,由于腹腔内出血,腹部鼓了起来。立即手术,钢和李永利迅速组织抢救:“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液抗休克,立即联系输血科备血,通知麻醉手术科……”一切准备就绪,手术正式开始,刚打开淘淘腹部,积血喷涌而出,大家来不及多想,清理积血,查看肝右叶损伤程度,发现患儿病情远比想象严重得多,肝脏右叶裂口多且较深,只能切除右半肝。在科室成员的共同协作下,次日凌晨1时,手术圆满完成,淘淘生命体征平稳。从接到求助电话到为患者成功实施手术,仅用时4小时。这既是生死时速的大抢救,也体现出了肝胆胰脾外科作为承担全市外科损伤救治科室的担当。
据了解,这是科室接收肝外伤年龄最小的患者。除此之外,在复杂胰腺外伤、复杂胰腺断裂伤、严重十二指肠断裂伤等患者的救治上,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无独有偶,刚救治完年龄最小的肝破裂小男孩后不久,科室又位一96岁高龄患者成功实施了ERCP手术,再次刷新科室该领域救治患者的年龄记录。
96岁李奶奶因腹胀、呕吐,伴医院就诊,CT提示胆管扩张,考虑胆总管结石,医院根据老人年龄建议保守治疗。随后老人转入医院,入院检查后,医生赵利锋诊断为化脓性胆管炎并伴有感染性休克。因老人高龄,身体基础条件较差,加之以前还接受过胆囊切除、髋关节置换,直肠癌手术,让手术难度加大。可考虑到老人病情系胆总管结石阻塞胆道引起的,如不解除胆道梗阻,后果非常严重,当即,他就为老人快速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再抗感染治疗。待一周后,老人病情稳定再行内镜下取石。4天后,李奶奶症状解除,恢复了往日的精气神。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项融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微创内镜介入技术,是内镜和影像技术的结合,许多病症如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创伤性胆瘘及胆道狭窄等以往需要开腹手术的病例,现在多数可通过ERCP技术得到有效治疗。”朱海林介绍说,ERCP手术无须开刀,从人体自然腔道进入,创伤小、疼痛少、恢复快、费用少、并发症少,更重要的是不受多次手术后腹腔粘连和年老体弱等因素限制,目前已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重要诊疗手段。
据了解,为让ERCP技术更好的惠及广大患者,科室专门抽调赵利锋、朱立峰、雷达等医院学习,学成归来后成立小组负责此项技术的开展。统计显示,仅去年肝胆胰脾外科就开展ERCP手术余例,其中80岁以上患者百余例,这组数据的背后,有每一位“肝胆人”的努力,同时,也基于科室“硬核”的医疗水平。
肝癌扼杀在“襁褓”中肝癌有“癌”之称,可见其凶险程度。那么,肝癌为何不被大家所重视?科室医生介绍,肝脏属于内脏,没有连接痛觉神经,因此早期是感觉不到肝部疼痛,即使发生了病变,也不会及时察觉到,这也是肝癌很难在早期发现的原因之一。
一年前,86岁的张某无意中发现自己上腹部有个包块,当时没在意。可令他担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包块也在一天天长大。前几天,张某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肝胆胰脾外科就诊。CT检查显示,张某肝左叶有一个10公分左右,且挤压肝门的巨大肿瘤。综合考虑,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切除,否则一旦肿瘤破裂,后果不堪设想,直接威胁生命。
肝脏是人体解剖结构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其内布满了管道,在这个器官上做手术,可谓是危机四伏。更糟糕的是,张某的肿瘤位置极为“刁钻”,挤压肝门,这就犹如一只大老跨在肝脏的交通要道上。
“相对来说,切除位于肝脏中部的肿瘤,比位于边缘的肿瘤手术风险要大的多。”钢说,边缘性肿瘤只需要一刀切,但中部肿瘤的切除还需要考虑到留存肝脏的体积,以及周边动脉血管的处理等困难。面对这一关,科室在详细检查及阅片后,决定迎难而上,精准切除这个位置刁钻的肿瘤。经过术前充分的准备,手术在钢和团队熟练的操作下一气呵成,历经两个小时,顺利解决掉了这只难缠的“大”!
钢告诉笔者,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如今科室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开展以手术为主,介入、射频、靶向、免疫等多种方式并存的综合疗法,达到系统化的治疗,让肝癌患者的生活又多了几分希望。同时,对于胰腺、胆道肿瘤也采取了同样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此外,肝胆胰脾外科还被认定为全国临床药物试验基地,承担着国家肝癌临床药物试验的重任,这是对科室医疗水平、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
“肝癌起病隐匿,往往容易被忽视,早期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中晚期会出现腹胀、黄疸、消瘦等症状。因此,预防及随诊筛查尤为重要。”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医师祁军安提醒,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长期酗酒的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半年到肝胆专科进行相应的检查,将肝癌扼杀在“襁褓”中。
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22年来,不少高难度的手术,这个团队从不能治、到能治、再到现在遇到病人可以从容地治,其中经历的艰辛不言而喻。站在建院70年的新起点上,肝胆胰脾外科将在科室“领头雁”的引领下,不断拓展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再创科室未来发展新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