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四圣心源》里的内容,,总结起来就一个核心意思,那就是:脾胃是后天吸收和运化水谷食物的根本,中气绝不可伤。
中医讲一气周流,土枢四象,中气就是枢转的中心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不管是治病,还是养生,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知道顾护中气。
上面说的可能过于中医术语化,我们再从西医一点的角度来看看各种不好的习惯会导致的脾胃致病因素:
1多
吃太多会导致胃酸、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分泌增加,超出分泌能力,可能会导致胆管胰管等相对狭窄、梗阻,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2冷
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有季节性,秋冬和冬春交替都是高发期,寒冷的冬季尤其要注意养胃。胃痛、腹部不适,消化能力降低,这时进食生冷食物就会引起或者加重胃部不舒服症状。
3坐
运动有助于胃肠的蠕动,能帮助消化。刚吃完饭不适合埋头工作,因为胃肠的消化需要有足够的血液保障,如吃完饭就工作,血液供给大脑,胃肠得不到消化所需的循环血量,十分影响消化。
4忍
很多多人胃疼只是吃点药忍忍,这样可能使小病发展成大病。胃部不适是身体在报警,这时要及时就医。
5少
身体要正常运行也需要能量。晚饭要吃少并不是不吃,否则胃部分泌出的胃酸没有食物可消化,损伤食管、胃肠黏膜(损伤较深即可形成溃疡)。
6晚
很多人常会在晚上9点之后才吃晚饭,而且吃完就睡。
专家提醒:不按时吃饭,胃酸没有及时被食物中和,高酸状态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食物从胃排空、进入小肠消化大约需要两小时,吃完饭就睡胃肠道没时间消化,会导致消化功能异常。
7剩
许多人为避免浪费,把剩饭加热后再吃。但研究发现,剩饭重新加热后再吃则难以消化,时间长了还可能引起胃病。长期食用这种重新加热的剩饭,容易发生消化不良甚至导致胃病。
以上的这些,是现代人很多人都有的不良习惯,而这些习惯却是很多疾病产生的根本因素,我们了解中气的原理和脾胃得病的原因,就是想告诉你,中气的重要性,如果想养生,首先把你的脾胃中气给养护好吧!
肚子软绵绵,百病懒得缠!肚子为什么会硬?又怎样让它软下来?中医里有一句话“治病但求其本”。只要找到了疾病的根源,那么不管疾病如何变化多端,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尽在掌控之中。
这里说的“肚子”主要是指肚脐周围。在肚脐周围,有任脉、胃经、肾经、肝经、脾经等重要经络,还有冲脉、带脉等从这里经过。肚脐周围,相当于人体交通枢纽非常重要!上至咽喉,下至外生殖器,都离不开这个中心。
肚子发硬经络不通,势必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身体疾病的产生。如四肢冰凉,嗓子不适,脾胃功能虚弱、女性妇科类疾病,严重者导致宫寒,不孕,男性则是不育。以及夫妻性生活不和谐等。
中医里有一句话“治病但求其本”。只要找到了疾病的根源,那么不管疾病如何变化多端,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尽在掌控之中。
俗话说:“肚子软绵绵,百病懒得缠”。肚子为什么会硬?这都是内生之物---“浊气、浊水、宿便”。
1、肚子一定要软:
肚子硬,睡不眠;肚子硬,脾气差;
肚子硬,脸有斑;肚子硬,脸有痘。
2、肚子一定要温度:
肚子凉,手脚凉;肚子凉,疾病多;
肚子凉,到处疼;肚子疼,斑黄黑。
3、女人的肚子温度高一度,妇科疾病发病率少一半;
4、脐周常按,元气不缺;脐周常暖,疾病不缠。
5、定期饿饿,肚子减负;晚餐少食,肚子减负;经前揉揉,肚子减负。
浊气从哪儿来?我们吵架、生闷气.....会产生浊气;春天了,肝气过旺,身体疏泻不好也会产生气,这浊气因为没有正常的通路可宣发,在体内横冲直撞,气上到头就会头痛,夹着寒冲到四肢便成风湿,进入胃肠则成溃疡。
这种气停而不走,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使血液循环减缓,很容易在体内郁结成块,或形成肿瘤,因为气滞必血瘀!血瘀了,必然会表现出各种症状,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各种病,如肝胆病、肾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月经病及肿瘤等,中医言百病从气生,正是此意。
浊水就是湿浊,这种湿浊如果不及早排出,循经上头则头痛眩晕,滞塞毛孔则生皮炎湿疹,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虚则腹泻,遗患无穷,必须及早清除。
如何清除?简单的推腹法就帮你排除三浊,推腹,顾名思意就是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喉结处推到小腹。
有的人肚子痛点很多,能用“推腹法”推开的多是暂时的气结,还有用此法推不开的,通常这是气滞时间很长,已经有瘀血阻滞其中了。这时可查看痛点压在哪条经的通路上,只要敲打和大腿上这条经的穴位,就可帮助打通瘀滞。在敲打和时也可同时在艾灸整个腹部。
还有的人肚子软软的,按压哪里都不痛,但是仍然会觉得腹中闷胀不舒,这通常是中气不足、气血过少造成的,必须先补足中气,用艾条灸肚脐、气海、关元穴效果很好。
坚持用推腹法后,胃或肚子可能反而频繁地疼,或隐痛或腹泻,好多肠胃症状都可能出现。这是好转的现象。坚持去推吧,一段时间后:疼痛的程度、深浅及位置都会有所改变,甚至不用力推都不痛了。那你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或者一个痛点,或者是一个"水槽",或者是一个"气团"),只要把它推开揉散,就会发现你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早上起床时推一次10分钟,晚上睡觉时推一次10分钟,平常走路,看电视时可以用空心拳头敲打肚皮、腰部、,把其它部位的经络敲通了,对疏通肚子的淤积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有人一推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坚持每天排出浊气,预防生病才是上上之策。
还有一种十分有害的寒气,侵犯着我们身体。寒气怎么来的呢?夏天痛饮各种冰镇冷饮;吹空调;女孩总穿短裙短裤;打输液和凉茶都会让寒气轻易侵害身体。
记住,“火往上走,寒往下沉”,身体有寒气,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胃寒以及女孩子的痛经大部分也是寒气引起的。
注:
解决肚子发硬的方法就是:早晚推腹、艾灸相结合。
说推腹是方法,实际上是在强调排浊的重要。怎么推,随意。可揉,可摩,可按,可敲,可温,可灸,可刮痧也可拔鑵。能让肚子软下来是目的!你有自己的小绝招当然。
常推腹而腹内不动,又怕寒凉的人,很多时候是腹内有积寒。积寒浅,艾灸中脘、神阙。积寒深,可灸背俞诸穴,俞穴可以直通脏腑,排寒迅速。推腹从喉结一直推下来,因为两乳之间有一个容易郁结的地方“膻中穴”,每天推这个地方,效果比较好。
一、分享中医医道,分享传统和经典,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传播中医。
二、传播中医学习课程,让更多中医爱好者能走入中医大门;
三、举办行业交流,推广中医治法。
四、的